第三十七章 统筹(2/5)
一所能够接受两千人的学校需要投资四千八百金镑,并且消耗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建好校舍。而整个纽萨尔至少需要四万六千所这样学校,才能实现最基本的义务教育需求。这笔总投资高达两亿两千零八十万金镑
为了教育这些学生,每个学校要配至少160名教师,而160名教师每人每周的薪水至少要给15先令,一年需要六千两百金镑。
学生午餐成本每人每天六便士,一年一万八千金镑。
如果要在纽萨尔实现全民义务教育,那所有的学校每年的运行成本就是十一亿一千三百二十万金镑。开始全民义务教育的第一年,至少要花十三亿金镑的天文数字,才有可能实现杜桑德的“理想”。
而整个纽萨尔一年的所有财政收入加在一起,只有十六亿金镑。
这笔巨额开销当然不可能获得通过, 但在没有“纽萨尔全殖民地总人口数为两亿八千四百万人”的数据支撑下, 安德罗妮恐怕很难直接说服杜桑德。而杜桑德也不至于这么简单的就放弃了自己的主张, 转而支持每年投资八千万金镑用于资助学校,同意“由一般民众自行决定送不送孩子来上学”的政策。
而第二个原因就更加令人无奈——童工也是贫民家庭获得经济来源的重要渠道之一。
儿童因为身材矮小,非常适合进入狭窄的空间工作。不少工厂和矿场都会雇佣童工,让他们在矿道里挖掘并且安装炸点。或者让他们在运转着的机器内守候, 随时准备向机器运转的部件中加入润滑油。
童工们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报酬极其低下。但他们的存在确实是不少工厂和矿场能够正常运行的关键,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收入和花销完全不成正比。尽管收入极低,但是却能够为家庭贡献出绝大多数的收入。
让这些孩子离开童工的职位,强制他们进入学校去学习,对童工和整个纽萨尔的社会未来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对于那些严重依赖于童工工资的家庭,以及那些利用童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降低运营成本的公司而言,这样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