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教育乃大秦基本国策!(2/5)
中原大地之上,从有了文字开始,逐渐便有了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
这是华夏大地之上,学宫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到了商朝,称为“序”,到周成为“庠”。
“序”又分“东序”、“西序”,前者为大学,在国都王宫之东,是贵族及其子弟入学之地;后者为小学,在国都西郊,是平民学习之所。
商代生产力日益发展,文化日趋进步,科学日渐发达,因之学校又有增加,称为“学”与“宗”。
“学”又有“左学”、“右学”之别,前者专为“国老”而创,后者专为“庶老”而设。
国庶之界在于贵族与平民。
“学”以明人伦为主,“瞽宗”以习乐为宗。
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
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
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而设,按学生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