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教育乃大秦基本国策!(4/5)
除了教学内容之外,嬴政认为可以被大秦借鉴,而且他心里清楚,中原大地,自从孔夫子之后,私学开始泛滥。
而根据李康的记忆,嬴政自然是清楚,私学教育主生于春秋时期,其中以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
春秋战国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转变时期。
教育也随着经济政治的变更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即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
由于士这一阶层中的人为谁服务就代表那个阶级的利益,且他们的学说会传承体系也各不相同,所以产生了各种学派林立与诸子争鸣的局面。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四大学派。它们在学术上各家互有长短,相辅相成。
而且大秦帝国一直以来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颁禁私学令,否定教育的作用,这也是大秦后期人才匮乏的原因之一。
对于这一点,嬴政早就了解到了,但是嬴政并不打算在这个时候放开私学。
现如今,大秦帝国刚刚建立,正是盘整华夏,让大秦帝国这张白纸,重新留下独属于大秦帝国的印记的最佳时机。
所以,在一堆阶段,必须要保证学宫的权利,在于大秦朝廷的手中。
所以,想要教化万千庶民,就必须要掌控学宫,这也是嬴政最近的打算。
至少在两代人,也就是四十年之内,嬴政不打算放开私学,只有两代人过去,大秦帝国才能做到民心归附。
只有等民心归附以后,大秦帝国才能逐步放开私学,在这一点,嬴政会立下祖训以及国策。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