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叛徒,还神气个啥!(4/5)
就拿辉国来说,虽有“和亲协议”,但他们仍然频繁寇侵,抢夺边关百姓财物,大宇不得不增加戍边军队,以防御辉军。
而辉国方面,只不过是缓和、减轻侵扰的程度而已。
他们入侵大宇的想法,一点都没有改变。
而且一味用和亲迁就,反而会助长辉国有恃无恐的嚣张气焰。
诱发敌人更强烈的欲望,强化了临边国家以武力相威胁的信念。
去年毅国在边关陈兵就是例子。
盛桢没有说话,但内心又坚定了一分。
轮到枢密院奏事,鲁子骞出班奏曰:“滑州急报,今有滑州鹰嘴山匪众肆虐,匪首王瑾伦、冯布、金柏,累造大恶,攻打城池,杀官夺仓,聚集凶徒恶匪,劫掠周边百姓滑州出兵剿匪数次,均无功而返此贼已成大患,若不及早剿灭,他日养成大势,必定成为朝廷附骨之疽,伏乞陛下圣断!”
这事按照朝廷的一贯做法,就是招安。
很简单。
若是小打小闹的土匪,州府早派兵剿灭了。
然后故意扩大事实,向朝廷要封赏。
他们不会放过功劳的。
到上表求剿匪的程度,肯定是实力强大的匪徒。
这样的匪徒已成气候,朝廷剿灭得费很大劲。
消耗无数钱粮不说,若是朝廷军队败了,岂不助长贼人气焰。
这种情况下,招安便是最省力气的办法。
不战而屈人之兵。
盛桢也见怪不怪了。
这样的事处理过好多次,朝议后都是招安。
“鹰嘴山匪首王瑾伦,这名字起的还算有文气,谁知却是个贼寇!”
鲁子骞听盛桢这么说,忙解释道:“陛下,这三个贼首都来头不小。匪首王瑾伦有功名在身,是个秀才;二贼冯布曾是富商,挥金如土,堆金积玉;三贼金柏曾经是县衙捕头。他们合在一起,便是珠联璧合,把山寨经营成一块铁板,滑州围剿数次都无功而返!”
原来如此!
“诸卿如何看?”
还能怎么看,招安呗!
“陛下,老臣以为此等贼寇皆山间亡命之徒,皆犯重罪,无路可走,遂啸聚山林,行不法之事。若起兵征讨,花费钱粮无算,贼寇还会做困兽,拼死抵挡,如此还会损伤我朝军队,深为不便。以老臣愚意,陛下降一丹诏,好言招抚,招安来降,此公私两便,乃是良策!”
碰到这种事,范贤总会抢先出班。
说实话,从某些角度讲,招安真算良策。
“臣附议!”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