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初见上海(3/5)
等了好一会儿,又一辆车喘着粗气摇摇晃晃地来了。等车的人群一阵骚动,为冲出战壕做热身。方自归紧紧握住行李箱的把手,看准时机,上……这次比较果断,靠近了车门,但是……什么?车没有停,开过了站台,又向前开了十几米停了下来。
这是什么套路?!
方自归囧在原地,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有利地形变成不利,车门已经被一堆人围得水泄不通。怎么……奥运会上,飞碟射击选手在扣动扳机时要计算提前量,难道在上海挤公交,也要计算提前量吗?这个……怎么算法?
下一辆要是还挤不上去,问题就严重了。方自归一边流汗,一边叮嘱自己:等一会儿车来了,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能再出纰漏了。
终于,又一辆车晃晃悠悠开过来了,这时方自归的大脑飞快转动,转速不低于高考数学考试,一边转一边就冲了出去……车子终于停稳了,追车少年方自归一阵狂喜。这次提前量把握得不错,虽然不是最佳位置,但离车门仅三四步距离,不出意外,应该是可以挤上去了。
下客一结束,搏斗重新开始。方自归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行李箱碰到一个中年妇女,引来蛙声一片。但是,这不能阻挡方自归前进的步伐,因为他反正听不懂。方自归嘴里说着对不起,眼里只盯着车门,身体颤抖扭曲着,终于冲上了公交车。
据说人生能有几回搏,谁知方自归一个下午就搏了三次,可见这句话对人生的估计有些不足。
车是上来了,但车里并非幸福的彼岸。车厢内,乘客们异常亲近,一反传说中上海人的冷淡。方自归好不容易安顿好行李箱,一只脚却无处安顿,只好顶天离地,握紧扶手,做一个比萨斜塔式的造型。方自归非常渴望换个姿势,但确实没有挪动的空间,只好等下一站再伺机而动了。
下一站是外滩,下去的乘客不多,姿势的调整有限。好在,双脚终于落地,导致方自归当时就认为,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绝不如身上的双脚落地重要。外滩的乘客很多,最后上来的那个人不甘心再下去,而他不下去,车门又关不上,导致战争进入了毛爷爷当年指出的相持阶段。女售票员苦口婆心,才终于劝退了这个不甘心的男人下车,难度跟一个女人劝退一个追求她的男人差不多。女售票员又让未上车的乘客帮忙推挤,才终于关上了车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