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回家(4/5)
那个发呆的男人消失后,方自归坐在了那张椅子上,就看到了一幅幅变幻的画。
门框是画框,画框上方和两侧,还点缀着绿色的门帘。画中,出现了一个穿着紫红色藏袍的妇女的背影,她抱着一个穿着粉红色衣服的婴儿,婴儿戴着粉红色的小帽子,一张小脸正对着画外人凝视;一会儿,这幅画又变成两个戴着白色毡帽,穿着黑色藏袍的老婆婆迎面走来,她们肩上都背了一个口袋,鼻子以下蒙着有花纹的面罩,踩着有些不平的青石板,她们步履蹒跚;一会儿,这幅画里出现了三个背着双肩背包的男孩子,他们穿着牛仔裤和夹克衫,抬腿迈进了青旅的门槛……
方自归有天也听见青旅的女厕所里有人在哭,才知道“哭晕在厕所”,并不完全是文学上的艺术夸张,而是在拉萨可能出现的一种真实的行为艺术。
罗布说,来到拉萨一定要去大昭寺,方自归就独自一人去逛大昭寺。齐齐、湘湘、小枫和伍明哥那天上午一起去大昭寺,任性的方自归睡懒觉没一起去。
在大昭寺里,方自归终于看到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在凝视的过程中,方自归突然被感动得不能自己。方自归心里突然升起一种强烈的感觉——我回家了。
在一片金色当中,十二岁的释迦牟尼微微垂着眼帘,脸上含着笑意。
方自归突然意识到,自己总是特别喜欢脸上常常挂着微笑的人,莞尔甜甜的微笑,国宝憨憨的微笑,桑妮暖暖的微笑.......而原来这种表情,是一直挂在佛祖脸上的。
看着十二岁等身像,方自归双手合十,眼泪顺着脸颊默默地流下来,流了很久很久,流了很长很长。
晚上去泡民谣吧,方自归一问,同桌的另外三个人来自不同的地方,也都是一个人来泡吧。这种孤独真是一种缘分,然后大家就不孤独了,大家一聊就聊了几个小时,然后各奔天涯,再不相见。
慵懒的下午,方自归一个人坐在青旅的旧沙发上看刚买的《金刚经讲义》,由于中午那盘盖浇饭分量上的充足,再加上《金刚经》原理上的深奥,方自归看着看着,睡着了。
方自归醒来的时候,发现店长的狗正蹲在面前,用深邃的狗眼观察自己。
狗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它看着嘴角粘着口水的方自归,好像已经得出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结论。
方自归不甘示弱,也看这条狗,但是看了一会儿,看不出这是一条少年狗、青年狗、壮年狗,还是一条老狗。看来,自己在美国练就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动物界派不上什么用场。
看狗看不出所以然来,方自归摸摸它,它不动,方自归不摸它,它也不动,看情形,店长的狗连《金刚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道理,也已经知道了。这是一条不寻常的狗,和那些穷凶极饿,没有悟道的狗非常不同。而这绝非坏事,它那样无欲无求地看着方自归,就知道它绝不会对方自归随便使用暴力,无论是在方自归睡着的时候,还是在方自归醒着的时候。
方自归和狗对视好一阵子,心想,做一只狗也不错,没有房贷的压力。而那条狗,大概终于看出来,方自归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不再执着了,终于弃方自归而去,在小院里自在地散步。
看那条狗散步的气派,就知道它当天没有非做不可的事情,没有非去不可的地方。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