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诡异的中古时代(2/5)
古代中国就一直没有建立起来稳定的货币系统,不仅绝大多数民间经济活动都是通过以物易物的形式进行,甚至有些时候连军队的军饷,都要靠屯田、盐引、就地征粮这种偏门手段发放,哪怕是官方货币,也往往坚挺不了几年就会沦为割韭菜的工具,即便到了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时,国家财政都无法实现用货币收支。
严格说起来,货币作为金融系统最底层的支撑,最核心的功能还是提升经济系统的运转效率。
一个木匠如果想要吃鱼,他没必要恰好找到一个刚捕到鱼、并且需要木质家具的渔夫,他完全可以给另外一个有需求的人做家具换得货币,然后再去找渔夫买鱼。
换句话说, 通过货币作为媒介,生产者和消费者就不再需要进行精确匹配,从而提高了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程度, 而社会分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又会使文明更加繁荣。
没有稳定的货币环境,无非就是社会运转效率和分工水平低下,商品经济发展不起来,老百姓被货币价值剧烈波动来回割韭菜,基层社会治理严重摆烂而已。
这种程度的摆烂,对于到处都在摆烂的封建社会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所谓小农经济,其实就是因为社会缺乏分工合作,导致一家人需要同时掌握所有维持生存的必要技能。
然而就算古代封建王朝那种所谓的“低水平社会均衡”,也会不可避免地一次次走向崩溃,并在乱世兵灾中推倒重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