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围绕产品终端进行的经济生态(3/5)
季东青建议对方把工厂开到孟加拉或者南亚这边,这样自己的很多业务可以直接外包给对方。
这种模式叫做风险共担,如果让季东青无限制的投入生产线来做手机和电池,研究那边的资金势必会减少。
“好,东青,我来弄!另外车载电池那边现在也差不多了,我打算把车载电池也和手机挂钩,就用手机的lo,你看怎么样?”
“嗯……好主意!我们的手机续航能力本来就强,我们电池的口号就是一个,续航能力就是强!”
“好,和我想到一块了,就这么干!”
电池工厂那边早早地就已经开始生产了,只不过在等待焊条工厂这边的烟幕弹。
伴着电焊条厂那边的供不应求,季东青的一号车载电池也在各大维修店悄然上市,印有一号手机相同标志的车载电池放在维修店的醒目位置。
光是这个标志就足够吸引人了,更何况上面口号‘续航能力就是强’几个字,司机们几乎不约而同的选择更换这种电池。
况且在维修点这里,季东青采用的是以旧换新,旧电池按照人民币折价四十块钱,新电池的售价和当地持平。
“给我换这个!”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