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大赦(4/5)
村民都很配合,从现在开始,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地种了。
家里每多一个孩子,就能分到两亩地,这天大的好事,怎么就让他们碰上了。
半个多月后,不少的村正都聚集到了县衙里。
“你们村种土豆和红薯了吗?”
“刚种上,差点赶不及来县里。”
“我听说桃水村的十几户人家种了两三年了,最差每亩地也能收两千五百斤,我族里的堂姐就嫁到了桃水村,去串门的时候吃过土豆和红薯,那红薯煮熟了吃,咬一口甜滋滋的,别提多好吃了。”
“他们咋种那么长时间?”
“以前他们的地是当今太后娘娘的田产,那些人是佃农,我听他们说,几年前太后娘娘就开始收这两样东西,现在看来就是为了让天下老百姓都不饿肚子。”
“你这话说的,没听双云山的那位管事说吗?太后娘娘当初可是走了几万里路,去其他地方寻来的种子,她对咱们老百姓可是有天大的恩情。放到前朝,那些当官的肯为咱们老百姓拼个活路?”
“就是。”
这边议论纷纷,王县令出来,众人很快安静下来。
“都认字吧?”王县令笑呵呵的问道。
人群里叽叽喳喳的,超过半数都识字,也仅仅是识字,剩下的不认识几个。
“今天让你们来呢,就是和你们说说秦律。”王县令接过书吏送上来一本厚厚的册子,“这本册子就是秦律。”
众人傻眼,这也太厚了吧?
“首先是大秦废除了奴籍,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买卖人口,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还有一点,当今陛下要求各州府郡县,广设私塾,凡家中年满七岁的孩童,不拘男女,一律须得送到私塾读书,必须读满六年。这六年不收取束脩,先生的束脩统一由朝廷发放,你们各家只需要给孩子们交纳课本的费用。前三年学的少,每年一百文足够了,后面三年多一点,大概一百五十文。”
“桂云县目前有二十五个村子,按照五个村子一间私塾,很快就要搭建,你们回去和村民说说,别拖了后腿。”
有村正不理解,“县令大人,男子尚且可以理解,为何女子也要去私塾?自古就没有女子去私塾读书的道理。”
“你也说了是‘自古’,可现在是大秦。”王县令也不生气,“女子多囿于后宅,相夫教子,若是没点文采,如何能教导出优秀的子女?且当今陛下亲口说了,女子也可以入朝为官。”
他环视一圈,“当今陛下幼年丧父,是太后娘娘将其抚养成人的,太后娘娘文采斐然,功勋盖天。若太后娘娘仅是一寻常村妇,如何能栽培出陛下这样的英才少年?且如今震慑天下的红衣大炮,就是太后娘娘亲手打造的,正是凭借此物,当今陛下才能轻易推翻大盛腐朽江山。”
“不仅如此,现今大秦境内的玻璃白瓷以及便宜的纸张,也是出自太后娘娘之手。甚至就连你们家中用的洗衣皂,同样是太后娘娘造出来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