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华国流(2/5)
说着,看了刘明量一眼:“就算是明量要求在亚域歌坛发一张专辑,尼索都会慎之又慎,成本千万只是起步,岛国,小韩一线以上歌手发专辑,实际都是要达到1千2百万以上,安贵隆与李智慧这样的亚域天王天后,更是超1千5百万,后续还可能追加。”
李睁不置可否地笑笑:“国内某家唱片公司旗下,某一个歌手在亚域歌坛发行一张专辑,风险的确很大,但如果是多家唱片公司旗下,多为歌手集体在亚域歌坛发行专辑,风险就会小很多。”
看刘明量三人不解的神情,李睁解释道:“小韩流的例子摆在那里,如果只是一个小韩歌手,同样的宣传造势然后发片,哪怕是李智慧,安贵隆这样的亚域天王天后,都未必能在华国拿下双白金以上销量,可来了一群小韩歌手,一个接一个发片,三白金犹如家常便饭一般,即便是五六月那么拥挤的环境,我华璨旗下歌手张张大卖,小韩歌手发片依旧能够进入周销前十,其中可是有两个新人啊。”
刘明量三人听后露出思索状。
一会儿后,单卫东道:“你的意思是,小韩歌手能在我华国掀起一股小韩流,我华国歌手如法炮制,也能在亚域歌坛掀起一股华国流。”
华国流,这是个新名词,很精道。
李睁眼中透出赞许之色:“没错,我华国男女歌手的形象更在小韩,岛国歌手之上,轮唱功也不输半分,尤其一线顶流以上,本身条件绝对够实力带起一股潮流。”
这般结论并非张口就来,国内现役一线顶流,准超一线,超一线歌手,除了李睁,何静芸,许巧玲等一手之数的新星,其他基本都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出道的老牌歌星。
在那个年代,出道歌手选拔要比如今严苛得多,无不是男俊女美,唱功上乘,而他们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然,本身条件方面也有缺陷,那就是年纪偏大了些,这点被李睁自动忽律,毕竟30岁上下,无论放在在亚域歌坛,还是国际歌坛,都还是属于歌手巅峰期的中后期,最起码也是次巅峰期。
刘明量笑了声,道:“李睁,你这个思路当真只是受了小韩流的启发?”
李睁眨眨眼,有些不明所以。
刘明量不管他是真不知,还是装傻,就道:“其实国内乐坛早就上演过了,八十年代末,摇滚异军突起,成为一枝独秀的主流,滚雪培养出了金属鸟,凯奏等几支顶尖的摇滚乐队,从一线唱片公司蜕变为巨头,三大巨头成了四大。”
“进入九十年代,摇滚开始走下坡,抒情慢歌迅速崛起,同时励志歌,快歌,甜歌,舞曲r&b曲风等相继抬头,由此进入乱战期,最乱的时候,发行十张唱片,摇滚与抒情慢歌加起来5张,励志歌与甜歌加起来3张,剩下2张属于其他曲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