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华人的情感共鸣(2/5)
中年人噎了一下,但很快找到了理由:“那能一样?《生死之间》虽然也是虚构的,但米国一直在全球打击kb分子,只是具体故事虚构,但背景是实的,华国能跟米国比?
米国不撤侨,因为回不回国那是人的自由,谁也无权强制要求,再说了,你们没看网上说的吗?所谓的撤侨一个人得交一万美元,中饱私囊罢了……”
“这种谣言你也信?华国撤侨就算收钱不收人民币收美元?”
“行了,行了。”同伴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赶紧拉着李佑辰快步走出了影厅。
影厅外到处是《红海行动》的宣传物料,李佑辰哼了一声:“这么看不惯还来影院,脑子有病吧。”
同伴苦笑道:“这种事情是没法互相说服的,怎么吵怎么辩都没结果,何必跟他一般见识。”
李佑辰平复了心情,拽着同伴提议:“再刷一遍吧,也算贡献票房了。”
周围来来往往的观众绝大部分都是黄种人面孔,这是一家位于华人聚居区的重新装修升级后的ac影院,所以主要观众也都是华人。
《红海行动》的排片场次也很多,显示屏上密密麻麻的,一眼扫过能有20多场。
都说华人内部无限可分,李佑辰虽然已经在湾区工作了两年,甚至正在申请绿卡,但是他的政治光谱对祖国还是相当友好的。
他来美国读书,甚至拿到phd后继续呆在美国,就是为了更好的职业前景,为了更不内卷的工作环境,为了更好的污染更少的生活环境,毕竟美国已经是后工业国家了。
甚至进可攻退可守,将来孩子读书上美国名校更容易,如果华国发展的更好,下一代想回国发展,上国内名校也很容易。
无论是情感还是利益,他对华国将来发展的更好并不排斥,毕竟他父母在国内也是中产阶级以上,算是改革发展的受益者,不然也供不起他来美国读书,而且父母在国内也有几套房产。
像他这样对华国有正面情感的人其实不少,也许年龄、原因各不相同,以往华国很多大片在美国票房都是这些人撑起来,有时候数十万美元,高一些的数百万美元也不在话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