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下两郡,德匀见龙(1/5)
,我来此界开神道
好在清虚宗也识相,知道一个限度,并没有针对军队直接出手。
在李隆退出南阳郡后,果然再无异常之事发生,于是楚军开始放心攻城略地。
由于党奉在章陵大败,整个荆北人心惶惶,江夏和南郡两地只能各自为战,党奉实在是没有能力再支援他们了。
八月底,江夏郡城西陵坚守半月后开城投降,全郡沦陷。
九月中旬,偌大的南郡之地也落入李隆之手。
正好这场战争打完,秋收之时尚未完全过去,李隆从荆南调来十数万民兵协助抢收。
这既是为了不浪费粮食,也是未为了初步建立基层体制,荆北的地方豪强势力可不是一般的强。
荆州之地,以前发展起来的基石就是南渡的豪强势力,他们为躲避北方兵灾,扎根于此。
开始他们还保持着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和地方百姓原有势力相处友善,后面他们势力渐盛就开始露出了豪强的本色。
侵吞田亩勾结官员,设立私法压榨平民,可以说肆意妄为。
如今这些豪强或多或少都有子弟在各级官府做官,就算是州牧郡守想要做什么事,都要依靠地方豪强势力。
李隆曾经在收服荆南之地时,曾经深受其苦,若不是他一手屠刀一手招抚,很难真正压服。
但荆南只能算一般,毕竟穷,可荆北三郡却是富庶之地,地方豪强势力连根错节。
李隆给这些不配合,不服从的豪强取了个名字,宗贼势力,以一宗一姓为核心,裹挟地方百姓反抗。
而宗贼势力中,往往又是清虚宗世俗势力的大本营,一时半儿会儿很难甄别。
这也导致纵使李隆已经占据了江夏郡和南郡的主要大城,却仍然不敢说自己的统治有多稳固了。
后续还需要各种手段调教治理,荆州的元气很大一部分源自于豪强,不能一杀了之,需要刚柔并济。
乌高远献上了一个很好的甄别手段,城隍信仰在荆北铺开时,哪些豪强抵制最为激烈,哪些豪强就是清虚宗的外围世俗势力。
因为他们不可能抛弃心目中最粗的大树,转而去信仰城隍,你是真信还是假信,庙祝一眼就能分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