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蜀地未下,先言治蜀(2/5)
地图乃是战略物品,密级非常高,当初姬鄢入蜀也就从大内带了一张,哪怕蜀军中的地图也是阉割版。
这不马上就有人感叹道:“君上之能,简直匪夷所思,居然有如此详尽的益州地图,我等何愁受限于蜀地丛山关隘。”
“这算什么,只精确到郡县,你是没看到我们楚国的地形图已然精确到乡野之地了。”一个明显资格要老的谋士说道。
一州之地精确到郡县的地形图,人力尚且能做到,可要是乡野之地,小道众多,那就非凡俗能短时间办到的。
不过一想到这一路的平坦水路,众人又释怀了,有护国神灵在,些许地图算什么。
“诸位,对于拿下蜀地,我对楚军儿郎十分有信心,但关键是如何治理。巴郡被鬼灾祸乱,灾后如何收拾,益南四郡游离在外,西南夷难以收服等等。”李隆略有压力地说道。
此话一出,一直在讨论军略的一众谋士们停了下来,他们面色一沉,显然也难马上回答这些问题。
李隆知道一人之力难以将国家大事考虑周全,因此设立内阁百官辅佐执政,另外他还设立一个参谋院。
参谋院里面的人都是谋士,身上挂的职位是参谋,有俸禄有待遇,但只有参赞以备咨询之职,并无其他官员的权力。
他们中有地方投降的世家子,有仕途失意的去职官吏,还有断臂的国士贵族,甚至连民间草莽也夹杂其中。
蜀地有民千万,宗族豪强、山林土匪、酆都鬼灾、益南小国西南夷等等,各种问题千头万绪难以下手。
在这等错综复杂的局势下,就算李隆自负有超前的眼光,也不敢说能很快将蜀地完全纳入统治。
“君上,不知您是想速平,还是缓治?”好在屋子里的人都是李隆尽心收拢的人才,一时沉寂过后,马上就有人出声了。
李隆转头一看,说话之人十分消瘦,身上一袭洗的发白的秀才青衫,瞧其面容已过而立之年。
他有印象,这人是入职参谋院不足一月的张平,荆北南阳人士,以秀才身份参加的楚国国考。
算学、实政、古文经义等项成绩都不算好,最后总评中下,只能说勉强考上。
最后大概率是成为乡治一不入流的官吏,在基层做事。
但国考试卷复筛中,有考官发现张平的策论写得极好,为上上等,因此推荐给了参谋院。
当时李隆看过张平的策论试卷,对此人有很深的印象,属于民间遗落的明珠。
“张平,我记得你,说说看,速平如何,缓治又如何?”李隆饶有兴趣地回应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