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齐国崛起,中原变局(3/5)
至于赵国就是三国里面最弱的了,虽然占据兖州大部,但还有几个郡县一直没有平定,东平小国就是其一。
三国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版图牵连紧密,互相制衡。
突然崛起的齐国,眼下灭掉东平国就能直接攻打赵国腹心本土,赵国举国震动。
东平国没什么威胁,赵国可没放太多兵力防御这个方向,如果防御不及,可能会被齐军长驱直入。
赵国国主急切之下,抽掉陈列在冀州和豫州边境的大军去堵截齐军,这么大的动作当然会被魏晋两国察觉。
不用多说,三国之间可不是什么友好同盟,痛打落水狗,上去分一杯羹才是关键。
魏晋两国大军攻入赵兖,赵国边境城池接连失守,节节败退之下只能坚守郡城这种坚固的大城。
可被三面围攻,赵国哪里又能坚持多久,不出意外,三家分赵已成定局。
齐国这一动,不仅牵动了中原三国,更是让应鸿羽看到了东出的时机。
秦国就是三家分赵的意外,也是赵国的救星。
山川函谷路,尘土游子颜。
萧条去国意,秋风生故关。
兴平九年四月三日,清明前夕,秦国发动突然袭击,大军东出函谷关!
秦军的大举进攻,令洛阳一日三惊,不过魏国还是有所预防。
毕竟最重要的西关门户函谷关是在秦国手上,秦国随时都能东出,直攻洛阳,但凡魏国稍有战略眼光都能看到这点。
所以在魏国,洛阳不叫洛都,只是魏国依仗控扼洛阳盆地的一座大城,真正的魏国国都在许昌。
在魏国西北边军的有意退缩下,秦军攻城略地,逐渐占领了除洛阳之外的诸多城池,最后以大军十五万叩关。
赵国抓住机会,给魏国传信,说你再不把军队调回去支援,便豁出去把魏国主力拖死在赵国境内。
绝望之下的赵国说不定真敢这么做,没有函谷关,洛阳的战略位置对于魏国来说太过重要,最后魏赵双方只能达成协议退兵。
魏国转回去和秦国大打出手,赵国顿时少了一大压力,同时应对晋、齐两国的进攻虽然也很困难,但不至于立马亡国。
甚至在魏国主力退回豫州后,赵国还顺手把魏国和彭城国交界处的谷阳国给灭了,这样一来,也算给赵国增加一条后路。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