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死后的流程,赵国之亡(5/5)
这不很合理?
赵王因此放心抽掉东线赵军,回师救援都城,整个毗邻齐国的东线城池,仅仅只留下堪堪守城的少量士卒。
北线对抗晋国的赵军,赵国君臣都没想撤,因为晋国对于赵国,地势居高临下,一旦边关失守,很容易陷入全线崩溃的境地。
回师救援的东线赵军,抱着保家卫国的心态和魏军血战,军力一向强盛的魏军居然不能获胜,两军陷入纠缠和泥潭之中。
应鸿羽得扶龙异人告知形势,决定以举国之力,打破尹洛战场的僵局。
超过二十万秦军,围攻洛阳一城,而魏国一半的军队还在赵国,无力救援。
就这样,洛阳城的魏国守军在等不到援兵的情况下,只能弃城突围。
同时,齐国于赵国东线发动全面进攻,他们养精蓄锐已久,少量赵军根本守不住城池。
赵国君臣恍然大悟,纷纷抱头痛哭,怒斥齐小白非雄主,惯用诡谲之计。
他们哪里还不明白,齐国内乱就是自导自演,迷惑赵国放出来的消息。
为的就是让赵国撤军,然后在其无力回防时,以最小的代价攻城略地。
说到底,还是赵国不够强大,处于中原四战之地,居然以防守为主。
露出弱势,当然会被豺狼盯上,赵国在邻居的眼中就只是肥肉。
这一战迁延日久,楚国攻占吴国,从兴平九年打到兴平十年,赵国灭亡的进程,也直到今岁四月方才结束。
为此,中原大地的很多地方,还耽误了春耕,眼看饥荒之灾就难以避免。
北方在兴平十年的春天,纷乱不休,而南方除了闵州,其它地方大体上保持和平态势。
李隆在挂满整个参谋院的诸国舆图上,对着北方战报,细细品读。
“大王已占据南方一统的先机,何必忧心。”一位参谋近侍看李隆眉头紧皱,不由得说出一些舒心的话语。
“大王的担忧是可以预见的,赵国一灭,中原归属将进入最终决战。”另一位核心参谋张平,直指北方形势核心。
这时一封来自越国情报,打破了众人对于北方的关注。
越王钱叙,似有投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