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有心无力(3/5)
慢慢地,一些真实情况就浮现了出来。
已经流转的土地,主要是以前承包给大户的土地,这波租金有提高,一部分人愿意继续流转,但不愿流转的居民,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土地是一种生活保障,这些户主要依靠耕地维持基本生活,这类人大多数年纪都大了,儿女在外地工作,家里有土地,能每日劳作,丰收时享受收获的快乐,并给儿女一些家乡的绿色粮食,租金对他们来讲没有什么吸引力。土地已经深深融入了他们的生活里,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第二种,对村干部丧失信心,据说以前贾新兴牵头,村里同样进行过土地流转,但是到最后吃亏的都是居民,好处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一听村里又要搞流转,这类人顿时摇头,不愿意,不配合,给谁都行,就是不给村里。
第三种,是无理都要争三分的,不管谁流转土地,必须都要给他好处,让这类人的利益最大化。
贾新兴完全找不到人,土地流转一事干脆做了甩手掌柜,华诗圆花了很大力气,跑遍了大半个村,总算谈下来400多亩地。
虽然和预期还有较大差距,但企业老板沈新旺在多次沟通下,总算接受了。
一场盛大的开工典礼后,项目开始正式运作。
但是合作刚开始的问题,就让华诗圆有些始料不及。
这次土地流转了400多亩土地,涉及到田禾村里四五十家居民,以前为了分清土地归属,土地与土地之间都有很明确的垄,大的几亩地一垄,小的几分也有垄。
垄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大型机器的运作,更是今后纠纷的巨大隐患。
刚开始,流转土地的企业老板沈新旺认为,既然已经签订好了协议,那垄就可以推掉。
但是,当推土机刚刚进场,准备推平垄沟的时候,就被当地的老百姓纷纷制止了,说你垄不能动。
不能动,工作怎么继续?
老板沈新旺马上打电话求助华诗圆,希望村里能出面协调。
华诗圆联系贾新兴,他的答复却和当地村民高度一致,不允许老板改变现状,推掉的要立即恢复。
第一个问题还没解决,第二个问题又出现了。
关于水的纠纷,也非常激烈。
在流转土地的区域内,有大小好几口子水塘,还有抗旱沟,这些水利设施原本就是灌溉用的,可是村里却把这些水塘出租给了农户搞养殖。
企业希望能从水塘里打水灌溉,可是养殖的当地居民却不允许,水塘的水打完了,养殖的鱼虾怎么处理?
这些问题一股脑反馈到村里的时候,华诗圆没办法协调,因为村里的意见和当地居民又高度一致。
当沈新旺的电话再次响起时,华诗圆的头都是大的。
“华书记,有村民把我们到田里的路挖断了,能不能有人给解决一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