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海上升明帝

第217章 良心不痛吗(2/5)

目录

田是一万顷多点,百多万亩,丁银两万多两,而丁口是十一万一千多,折算一丁的丁银不到两钱银子。这两万多两银子摊到一百多万亩田中,一百亩地摊不到二两银,也就是一亩不到两分。

所以若是这么算下来,摊丁入亩后,折银是一亩地一钱四分银子多点。

若是征本色,则一亩地征粮一斗,两二斗脚耗钱,再摊丁银二分银,一个地主有一百亩田,则纳粮十二石,加二两银子。

如果再加一成火耗,则是十三石二斗粮,二两二钱银。

“诸卿,孤以为如今用兵不断,所以田赋当征本色粮为主,田十亩以上地主当纳本色粮,把粮交到乡里,由官收官解。至于田十亩以下户,可折银,今年就按一石米二两银折算。”

“摊入田亩的丁银,则直接征银。”

如今粮价都是石米二三两,如今还按以前石米折银一两来征银,那就相当于要少收一半的税赋,对于现在急缺钱的他们来说,这要是雪上加霜,便只能征本色粮了。

宋之普顶着黑眼圈,他以前就做过户部郎中,所以对这些钱粮事务倒也熟练,“时间匆忙,用的还是万历年间的册籍数字,里面肯定有许多不准确地方,比如实际田亩数更高,丁口也肯定比万历年多······”

朱以海摆了摆手,“那些都是小问题,先弄起一个大概框架施行,以后再拾遗补缺慢慢修补便是。”

一个严州府,才十来万石粮,加两万两银子,这确实有些少了。朱以海相信,若是把田亩全部重丈量一遍,把户口全面普查,肯定要多出两三成,甚至四五成都有可能。

“征本色粮的话,得注意不能累民,各地百姓统一只交到乡上便好,另外每石粮里既然已经加了两成脚耗,又额外收了一成火耗,那么该征多少就多少,不能再额外加征什么耗费、平余了。我知道原来户部有个陋规,每一千两加征二十五两银,这笔银子就成了户部小金库,户部官吏私分。”

“这事以后不许再发生,孤已经把火耗归公,拿出来给给官吏养廉加薪了。”

“另外征上来的钱粮,要按之前孤定下的起运和留存额分配,地方上留存的银子多了,那官吏适当的提高点俸禄薪水,差役的工食银也按实际情况相应的涨一些,要让大家能养家糊口,而不是饿着肚子当差,甚至倒贴。

你让一个人饿着肚子守粮仓,他岂能不想办法从库中盗粮如果我们给守仓库的足够的薪水,他还要盗,那我们要惩治他也才明正言顺。”

朱以海加大给地方留余,让财政上相对宽松些,也是大明这些年来的政策,搞的地方穷,官吏穷,于是他们只能向百姓加征、派役,百姓负担不断加重,权势大户却不太受影响,加剧了两级分化,恶性循环。

严州也算是人口较多了,丁口十多万,光是这府城就有商号一百四十三家,府城人口过万了。

但只能征这么点银子,朱以海还是非常不满意的,必须得重新整理工商等税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随身带着穿越外挂 剑寂终古 明末一家人 在霍格沃茨读书的日子 娱乐顶流从被封杀开始 我成了太阳神 我在修仙大陆开工厂 洛杉矶的夜行者 养崽系统坑我种田养男主 成为魔神后要干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