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一睹龙颜(2/5)
不过随着而来的是大量的饥民需要赈济。
明军也没有这么多粮食,也只能是先勉强开些粥棚,对于那些饥民们,优先把那些工匠、读书人运到登莱两城,然后再转运长岛,再从长岛运返江浙一带。
所有人都会定下优先等级,按如今后方需要的人才分类,级别高的先运走。
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
现阶段来说,就算朱以海能打赢这场登莱保卫战,但这里也会是前线战场,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发展,所以工匠读书人等一些人才,还是得先转移走。
这里暂时定位就是插入敌人后背的一把利剑,要让鞑子难以安心,立足登莱,逼迫山东,威胁京津、辽东。
不过要守住也不容易,而且未来对峙,可能明军只能退守沿海的莱州、登州、烟台、成山、青岛、海州等港城,其余内地可能就顾不及。
但朱以海倒不怕,有水师相助,配上火炮,扼守堡垒要塞,清军想攻下很难。他们就算用老法子围城,但需要数倍之力,而现在甚至不比他们当年在关外围宁锦等地,因为他们缺粮。
围城做战,需要几倍守军的兵力,长期围困,需要的粮草更多。
而登莱是个半岛,明军又有水上优势,掌握着控海权,这就意味着明军分散的各据点,其实是相通的,不仅能够互相增援,甚至还能随时出击,既糜烂内地,更威胁他们的补给。
这就会是场艰难的持久战,谁先扛不住,还不好说。
更何况,朱以海在江淮还有两路北伐军,清军若全力来围登莱,则江淮难守。
朱以海甚至可以派兵去打天津、旅顺,哪怕这两城防卫森严,也还可以劫掠北直、辽南其它地方。
真要是用上了海盗战术,那鞑子可就防不胜防了。
京津之地,鞑子敢迁海十里吗?
就算迁海十里,可对于明军来说,也没用,除非他们迁海十里后,还再建立一道防线,立栅修堡驻军等。
但这样搞,成本可就巨大了,现在鞑子根本负担不起。
现如今朱以海的战术,其实差不多就是当初鞑子在关外对付明军的战术了,不断出击,防不胜防,不断的消耗其兵力、财力,最后让其崩溃。
明末重金打造的关宁军,就算能守的住关宁有什么用?
鞑子绕过你,入关劫掠关内,甚至直逼北京城下,那关宁军也就只能跟着跑,关宁防线也就成了大明版的马奇诺防线了。
清军到来之前,金尚宪倒是又来了。
这次他是偷摸着来的,来了一支更大的朝鲜船队,基本上都是偷偷来的,以走私商船的名头来的。
实际上,其实就是朝鲜官方组织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