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六镇起义(2/5)
诸如宇文泰家族,以其父宇文肱为首领,纠集乡里、据守武川,对抗破六韩拔陵部将卫可孤,并最终将卫可孤袭杀。
关陇势力第一代首领贺拔岳,亦应募奔援怀朔镇,与起义军多所交战。
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进行汉化改革,使六镇地位大降,六镇子弟前途暗淡,因有愤懑。
但六镇豪强子弟仍然属于地方秩序的得益者与维护者,在第一阶段的起义中,鲜有有因为政治资源的分配不公而投身起义,反而是作为六镇乡里的保护者,参与对六镇镇民起义的抵抗与镇压。
因此第一阶段的六镇起义,并不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争取,是有着阶级斗争性质、反抗剥削压迫的起义斗争。
北魏军事力量骤降,对六镇起义镇压无力,招引外部势力镇压起义之余,也丧失了对于边境豪酋势力的制约。
在六镇起义持续过程中,盘踞于山西北部、并肆地区的契胡首领尔朱荣势力得到快速的壮大。
尔朱氏世代所居之秀容川,地理上位于六镇、尤其是武川与怀朔之内边,并世代担任第一领民酋长,统率契胡部族,因此拥有可观的部曲势力。
当六镇镇民起义时,便有相当一批六镇民众向南迁避战祸,尔朱氏领地因此地理吸引了许多来自六镇的人物势力。
作为并肆之间颇具势力的酋帅军头,随着六镇起义的发展壮大,尔朱荣也不可避免卷入其中,加入对六镇起义的讨伐与镇压,并因此接收很多起义军人马势力,诸如破六韩孔雀等万众归附。
尔朱荣对六镇势力的接收高峰期来自于六镇起义的第二阶段,即就是第一阶段起义失败后,六镇军民安置河北继起的一系列战事。
破六韩拔陵失败之后,北魏朝廷将二十万六镇军民转迁河北三州就食,其时正逢河北天灾歉收,无处就食。而北魏朝廷又没有及时作出有效的赈济安抚策略,使得河北土客矛盾变得异常尖锐,六镇军民处境岌岌可危。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