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北疆的未来(3/5)
面对着这么一群人,哪怕是暴君,也得忌惮几分。
“远古时期,部族中的智者掌握着最为丰富的学识。他们会在族中选择一两人来传承自己的学识。这便是最早的师生。”
杨玄没有呵斥,没有大怒,让外面的姜鹤儿失望的叹息一声。
韩纪担心这个暴躁的少女会动手,“要不,给郎君弄杯茶水吧!”
“也是!”
姜鹤儿去寻地方泡茶。
总算是走了。
韩纪眼中闪过兴奋之色,心想,借此机会,若是能拿下州学的几个教授,再把刺头挑出来,几年后,就能把州学化为北疆官员的摇篮。
“最开始,文字记录在龟甲和兽骨之上。那时候乌龟多不胜数,兽类也遍地皆是,于是,学问便这么积累了下来。等到了发明纸张之后,学问就开始普及了。”
甲骨文的时代,能读书的都不简单。
而纸张时代,读书人的出身再度往下调整了一番。
也就是说,知识的传播和读书成本有着直接关系。
读书成本低,那么读书人就多。
另一个世界,相对廉价的纸张,和大规模培养师资力量这两项,成为了教育普及的催化剂。
“当今,各州都有州学,州学每年都会选拔数名学子前去长安应试,中者寥寥。说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毫不为过。也就是说,州学绝大部分学生一生都与科举无缘。”
一番话,把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发展说的清清楚楚的,又自然而然的把当下州学的处境分析的格外透彻。
绝大部分学生此生都没法越过科举这一关!
所以,锅,不能乱扔。
“当然,是人都有侥幸心,觉着,哪怕我学业不佳,可说不得运气好考中了呢?就算是你有这等境遇,那么,我想问问,读书为何?”
这个问题,被杨玄重新抛了回去,
王厚笑了笑。
然后心中一凛,觉得自己有些嘚瑟了,若是被杨玄顺势呵斥处置……
他看了杨玄一眼。
杨玄的目光,压根就不在他这里。
而是看着……虚空!
仿佛那里有无数莘莘学子在倾听他的讲话。
一个王厚,对于他而言,就是一只虫子,不值当耗费心神去琢磨,甚至不值当去愤怒。
“读书为何?”杨玄重复了一次问题,“读书,首要明理。”
也就是树立正确的三观。
“读书,要读出用处。每个读书人想来第一个念头便是,我读书,是为了做人上人,是为了做官,这一点,无可厚非。”
王厚笑了笑,举起手。
“说!”
杨玄颔首。
王厚说道:“可如今出仕一途被断,我等无可奈何。”
“是啊!如今长安不许北疆籍贯的学生参加科举,咱们读书为何?”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