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首府渝州(2/5)
一道军令下达,渝州的官军执行韦扶风的军令,船只运送城外的流民,分批去往南岸巴县城暂居,注意有病的暂留江北。
韦扶风任职新的巴县令,在流民中拔选认字之人和壮丁,又传令大足县那里开始扩建城池,他没有去往泸州,驻足渝州亲自规划筑城。
城池的用途是防御和居住,更具有统治的象征意义,拥有巍峨广大的城池,能够聚人气,让统治区域的人心有了尊崇的目标。
长安城,就是天下万民,认可的大唐朝廷统治中心。
渝州下辖五县,渝中城上游有江津县和万寿县,西北方向有璧山县,东南方向有南平县。
巴县最大,包括江北军城所在的东北区域,渝中城和南岸区域。
韦扶风与文武官员商议,渝中城和瓶口外的西部一带置立江城县,渝中城北边的军城及嘉陵江北部地域,置立垫江县。
巴县治下,只有了南岸巴城和地域。
泸州总兵府,都督府,转运司奉令移治巴县城。
泸县另置江阳兵府,昌州那里的兵府易名为大足兵府,兵府官员移治大足县,指挥使王泽奉令去往接任。
韦扶风征发渝州各县壮丁筑城,使人去往各县督促流民入籍,发兵清剿匪患,尽量争取在短期内做更多的事情。
由于有二十几万人力可用,军力和流民中,有很多擅长建筑的外来工匠,加上食物管饱,赠送宅基地激励,巴城的罗城墙分段施工,两个月筑成了大半粗胚的高大城墙。
新城墙依据地势走向,高低起伏,很像连绵的土坝。
北边频临大江的城墙,预计扩展至四千米,待得陆地罗城墙合拢有了防御作用,拆取前刺史筑城用的石料,建筑扩展的临江城墙。
一座城池的建造非短期能够完善,韦扶风只求完成粗略的圈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