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入乡随俗’(3/5)
......
剑川节度,唐贞元十年南诏建置,治剑川城。为南诏六节度之一。
辖境为剑川、福贡、兰坪、洱源、鹤庆,桑川诸县。
剑川节度最北有一座铁桥城,原本属于吐蕃十六城之一.
794年南诏升牟寻战败吐蕃、占据铁桥城,城北有铁桥跨于金沙江之上,是南诏、吐蕃间的交通枢纽,军事重地。
南诏立国以来,一直在大唐与吐蕃之间摇摆,叛服无常,曾经被吐蕃承认为赞普之钟,意为平等的兄弟之国。
后来,吐蕃南诏联军被名将韦皋击败,吐蕃一怒降格南诏为附属国,南诏立刻再次归附大唐。
为了防御吐蕃,南诏剑川节度屯驻重兵,也因为剑川节度兵权过重,造成南诏权臣架空皇帝的后果。
又因为南诏数十年来穷兵黩武,剑川节度的兵力被抽调,由最盛的八万大军,沦落为一万多。
川南军进袭洱海,剑川节度驻军接到权臣命令,八千军力回防大理城。
由于川南军来势汹汹,权臣郑买嗣没有信心守住城池,果断战略性弃城,保住有生力量。
郑买嗣的避其锋芒战略,符合以往的战争经验。
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习俗和统治理念的巨大差异,以往大唐军力就算能够战败南诏,最后也无法立足的退走。
大唐军力架不住蛮族的游击战。
可是这一次的战争,郑买嗣犯了经验性错误。
以往大唐军力进攻南诏,统军者忌惮朝廷加罪,不敢做出有违大唐官制的事情。
于是,大唐军力只能大肆杀戮积累军功,说白了一锤子买卖,得了军功拍屁股走人。
例如,给予南诏沉重打击的高骈,那时候的高骈纯粹唐朝重臣,根本不敢有占据南诏称王的想法。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