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朱温的坑杀(3/5)
出身河东军的李承嗣,认为寿州有悍将朱延寿镇守,葛从周的一万军力进攻无济于事,很可能是朱温的诱敌之计,若是让庞师古军渡过淮河,押后的宣武军必然南下会合。
因此,必须御敌于淮河之外,轰轰烈烈的直面七万庞师古军,只要战败庞师古军,朱温必然退军,朱瑾也持一战决胜负的想法。
最终,杨行密采纳李承嗣的战略。
......
由于宣武军的行动迟缓,身在桂管的韦扶风接到了紧急军情。
第二次军情的内容,让韦扶风诧异,宣武军兵分两路进犯淮南道,其中一路七万军力自清口渡淮,另一路一万多兵力进夺寿州。
“朱温不应该这么进军?拥有优势兵力,最佳战略就是总攻寿州,但其选择自清口渡过淮河,朱温的水军不可能强过淮南水军。”
韦扶风做为一方诸侯,曾经与来自淮南的将士和张佶,学习过淮南地理和军事要略。
朱温进军的不合理之处,一是不该分兵,一分为三的兵力薄弱,最强的大军还押后。
二是进攻突破口有误,假如朱温大军的押后,是顾虑后方大本营安危,那更应该选择寿州进攻。
寿州是淮南道防御的腰眼,距离宣武军老巢汴州也比清口近上许多,集结十几万大军总攻寿州,淮南军只能硬碰硬的比拼军力。
韦扶风摇头,猜度朱温的这次进军,之所以选择清口渡过淮河,或许是急于求成。
葛从周军进攻寿州,是为减轻清口突破淮河的压力。
宣武军与淮南军的战事,没有影响韦扶风南巡计划,这一次南巡之后,他会着重经营金州治下,应对未来宣武军或淮南军的进犯。
......
十一月,庞师古军姗姗来迟的抵达楚州清口驻扎。
另一路葛从周军也抵达安丰虎视寿州,淮南水陆大军早就集结淮河对岸,大战一触即发。
主帅庞师古登高远眺,看见淮河对岸停泊了太多船只,而自家船只,多数适合载运辎重的货船,水军战力明显不如对岸淮南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