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东川军的反叛(2/5)
......
田雯儿出征的同一时期,甘凤池交出调兵权不久,李雪柔突然接到紧急军情,绵州豪强造反,攻占了鹿头关。
鹿头关,位于绵州和汉州交界,与白马关一西一东相对。
对于成都而言,剑门关是至关重要的军事屏障,白马关和鹿头关则是第二道军事屏障。
鹿头关是西入成都的必经之地,也是绵州和梓州进入成都的必经之地,当年王建通过剑门关入蜀,受阻于鹿头关。
王建一怒攻破鹿头关,仅凭着三千军力打败蜀地数万军力,相比而言,鹿头关的军事作用,不如剑门关重要。
李雪柔得悉绵州豪强造反,并不惊慌失措,缘于近日收到田雯儿书信,获悉夫君并没有死亡,自然的心头大定。
李雪柔使人请来甘凤池,甘凤池见礼之后,落座,观看军情文书。
“二夫人,绵州豪强造反,攻占鹿头关,或许东川军也造反了。”甘凤池分析道。
李雪柔点头,道:“绵州豪强不足以成事,应该是为东川军打头阵,本宫清楚失去鹿头关,成都无险可守。”
“二夫人明见,如今发兵夺回鹿头关,已然来不及,属下认为,不宜仓促出兵,待得集结优势兵力,一战平叛。”甘凤池建议。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李雪柔轻语:“东川军也许不是以往的东川军,纵容叛军兵临城下,后果影响人心向背。”
甘凤池不解问道:“属下不懂,东川军为何不是以往的东川军?”
李雪柔轻语:“东川军的很多将官出身勋贵,本宫坐镇成都以来,一直亲近来自长安的诸多勋贵,本宫许诺过,大唐勋贵在扶风侯治下,依然保有勋贵门楣。”
甘凤池心头一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兵伐谋?
李雪柔又道:“本宫未曾使人策反东川军将官,使人策反只能适得其反,本宫身为女子,只能借用公主名分,力所能及的辅佐夫君。”
甘凤池恭敬道:“二夫人做的非常出色,西川豪强基本归心。”
李雪柔轻语:“本宫下令,命令甘将军率领两万军力出征,不须急于夺回鹿头关,陈兵威慑为主,待得朱提郡大军来到,一举平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