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一清二白(4/5)
“哦,原来如此。”王柄权现在反而对他有些刮目相看了。
或许是话聊开了,文德海也就渐渐没有那么顾忌,开始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下官虽是进士出身,但却不是一甲,那年参加殿试的人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人才济济,哪怕是二甲三甲的传胪,也都是在当地赫赫有名之辈,像我这种一没名气,二没背景的进士,更是多如牛毛,故而下官一直没有得到录用的机会。”
一甲,通常指通过科举殿试的前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排名则要靠后,二甲第一名即殿试第四名,称为传胪。
全国各地那么多学子,即便是三甲最末等,也足以超越绝大多数人。
文德海顿了顿,继续道:“下官在京城等了近一年,盘缠都用完了,都没等来朝廷的任职,其他与我同期的人,或是走马上任,或是荣归故里,而更多的,则是像我这样,等了许久都没等到一官半职,最终不得不返回故乡。”
王柄权认真听着,文德海所说的情况他知道,当时王朝刚刚建立,天下初定,各地官职严重缺失,于是朝廷便连续三年举行了科举,考试标准也是一降再降。
这就导致一下子多出了许多进士,官职的空缺也被一下子填满了,中进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对那些没得到一官半职的人来说,却并非如此。
很多人像文德海这样,等了一年半载都没等来机会,最终不得不遗憾返乡,别人都是荣归故里,他们则是成了当地的笑话。
“就在我心灰意冷之时,朝廷又提出重新规划州府范围,而兖州就在此列,当时我们县刚好缺少一个县令,我就被莫名其妙地安排了上去。”
说到这,文德海脸上露出了笑意,显然在庆幸自己当初运气不错。
“当时我很珍惜这个机会,凡事做得尽善尽美,可不曾想,还是一不小心得罪了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