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颜如玉(4/5)
成钦差先是雪中送炭,如今又是锦上添花,这让老秀才怎能不激动?
……
知县被斩,新任知县调任需要一个月左右,这段时间县里大小事务,只能由巡抚钦差成化吉暂为代管。
成化吉短短八年内,能由当初一介布衣,走到今日五品大员,甚至成为巡抚,手执尚方宝剑,掌握一众官员生杀大权,自有其独到之处。
单说他处理起县中政务的手段,就让当地县丞主簿都看傻了眼。
短短三天内,县衙积压的百余件案子,除了几个无从考证的陈年旧案,剩下的都被其处理得干净漂亮。
甚至有一件搁置了近二十年的凶杀案,也被他在卷宗里查到了蛛丝马迹,顺藤摸瓜之下,将凶手抓捕归案。
之后他又组织百姓掘沟改道,做了一番造福后代的水利。
他的这一系列举措,赢得了当地百姓的齐声夸赞,称赞之余,又不免心生不舍。
不知这位真正当得上“父母官”三字的大人,何时会离去。
期间成化吉得空,就提着一壶花雕,去找老秀才下棋。
老秀才见对方丝毫没有架子,渐渐放下了拘谨,二人一来二去竟成了罕见的忘年交。
在成化吉的帮助下,老秀才寻得了一处合适的庭院,稍加修缮就可以作为教书的私塾。
老秀才一辈子没交什么朋友,和他最亲近的也就是徒弟白玉娘了,如今半百年纪能结识风光无限,前途更加无限的成化吉,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
私塾成立那天,在老秀才的一再邀请下,成化吉亲手在私塾牌匾上写下了“千粟馆”三个金色大字。
千粟馆,取自“书中自有千钟粟”。
古人劝学,常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但在成化吉看来,读书人自当严于律己,当以造福百姓为目的,而非是去追求颜如玉黄金屋这类荣华富贵。
在他看来,唯有“千钟粟”才合自己的意愿,这也是他为官以来一直的追求。
百姓们见这位令他们敬佩的大人亲自为私塾题字,加上老秀才收费公道,便纷纷将孩子送到千粟馆。
短短三天内,千粟馆就招满了学生。
这时,新县令也已走马上任,成钦差完成了自己在这里的使命。
分别之时,老秀才一送再送,他自知写不出像样的诗句,只得吟诵一句先人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聊表心意。
白玉娘后来下山的时候特意去见过老秀才,那时的他精神饱满,面色红润,完全没了在山寨时的唯唯诺诺,或许这才是他真正想干的事吧。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