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郡望(2/5)
当年高平陵之变,桓笵选择做曹魏的忠臣,设计从洛阳城中逃出,投奔曹爽。一度令司马懿惊慌失措,直呼“智囊去矣!”
一到曹爽所在的军营,桓笵就提出挟天子直奔许昌的计策。但曹爽兄弟终究是无能之辈,在手握天子和优势兵力的情况下犹豫不决,在思考一夜之后竟然最终选择投降。
这就苦了作为曹魏忠臣的桓笵。因为他的计策差点要了司马懿的命,司马懿对桓笵自然恨之入骨,不仅夷了他三族,桓氏的旁支也被波及,不允许在朝中做官。
“桓笵不是被夷三族了吗?那为何还会有嫡支在呢?”
“这你家长辈没和你说过?”马车夫挑了挑眉,好像是倒是桓景才是那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家伙。
原来桓家本来就根深蒂固,天下人又同情桓笵的遭遇。于是桓笵的一个儿子从中逃出,隐姓埋名躲在谯郡各地。知道司马炎灭吴之后,天下大赦,才被迎回龙亢原来的坞堡处,桓家人也重新被允许做官。
“也好,这样忠臣也算有后了。”
“不过,嫡支的霉运还没有结束。”马车夫叹了口气。
“此话怎讲?”
“这嫡系一支,不知道犯了什么煞,一个比一个早死,一直单传,人丁兴旺不起来。好不容易现任当主桓彝,活过了成年,又久久不娶妻,直到三年前,老大不小了才讨了个老婆。”
马车夫眉飞色舞地说,“说不定,是桓彝的‘能力’不行,自己早有自知之明。”
桓景只当没听见,一路挨过马车夫的大舌头,总算进入了嫡支的坞堡。简单汇报名号之后,他被一个仆人拉入庭院中,等待了大约一个时辰,才被带到厅堂。
按马车夫的描述,桓彝和他未谋面的父亲桓弼是一辈,想来应当在三十五六岁左右,和母亲差不多大。那么大概得按和母亲说话的方式,从士族要效忠晋室的角度,来游说桓彝。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