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谯城易主(1/5)
简单将新来的军队安置一番后,桓景便马不停蹄地带着新军中的两千老营,前往谯城。
此行的目标自不必说,是遵照琅琊王的旨意,名正言顺地从当前的谯郡太守手中收回谯城。
昨日雨难得停了一日,眼见有放晴的意思,但今日马上又是一场大雨。望着衙门外墨色的云,夏侯焘的心情愈发烦躁和忧郁。
从前他只是个在野的闲士,平日里只是批评朝政,但却没有半点实际的政务经验。毕竟连庄园也有管家打理,不需要他操心。所以做个太守在当时的他看来,是件挺浪漫的事儿。
但这半年多下来,光是谯城内部的琐事就让他头痛不已,头发也掉了不少:欺上瞒下的胥吏们使得他的政令完全出不了谯城。这些胥吏还像太康年间的和平时候那样,在谯城招摇过市,以太守的名义各种巧取豪夺,收取贿赂,不把太守放在眼里,连朝会也爱来不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愈发觉得,其实自己发的这些政令,有无完全不重要。在谯郡地界,桓司马的手令和信件已经变得比官府的公文更加有效。
首先征税的事情他就没法插手,完全是由桓景的新军在监督。而在桓景收回中正官的权力后,为了争上品名士的名头,谯郡各坞堡主更是争相向桓景交粮。
虽说桓景一直恭恭敬敬地将税收账目上报,但是只在他这个太守手上过一趟,便又下发下去,自己能做的只是在桓景的分配建议上签个字。
而军事的事情更不必说,自从他交出自己的家丁后,这些忘恩负义的家伙们竟然真的把自己当成了白云坞的人,现在虽然自己名义上是新军的头目,但连新军到底有多少人都不知道。
他能管的不过是谯城本身的市政,这点桓景从一开始就表示没有兴趣,于是他将全副经历灌注于此。可是大半年下来不过是将官府衙门整修一新,顺带在东市修了个牌楼。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