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荥阳的及时雨(1/5)
留下卫戍部队守卫谯城后,桓景手下直属的三千人马夹河而上,终于在数日之后与阳夏的守军会和。
经过与守军一番商议,此时桓景方才得知,南线的张平已经进抵宁平城下,而北线的陈午则似乎顿兵不前,也不知道是想坐收渔利,还是想来个突袭。
因为不知敌军多少,加上在桓宣的守卫下,宁平城还算坚固,所以桓景暂时选择驻兵不动,只是不断派遣骑兵四处打探情报,并静静等待许昌的探子们送回的消息。渐渐地,他手上的情报终于汇聚成了一幅完整的图景。
原来张平虽然号称豫州刺史,但作为流民帅出身,却从来没有得到晋室认可过。之前本来依附于石勒,在石勒撤出豫州之后,虽然收编了大量石勒残军,但外交却陷入了极度孤立,只是当时桓景选择追击石勒,所以才苟安于一时,得以抽出力气和陈午交锋。
而陈午则不一样,作为得到长安秦王司马邺朝廷表奏的陈留内史,陈午自然和张平不对付,于是趁着桓景和石勒交战之际,也将矛头指向了张平。
两方在许昌附近几番大战,一开始张平还能和乞活军的偏师打得有来有回。在陈午亲率乞活军老营赶赴许昌后,形势急转直下。毕竟张平部除了自己本部的流民外,多为新收降的石勒降兵,本来就无意作战,只是靠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才能与乞活军的偏师相持于一时。现在碰上悍不畏死的乞活军老营,自然一触即溃。
在陈午的指挥下,乞活军先是在洧仓正面大败张平的本部,张平只得引军龟缩在刚刚接收的许昌城中。又在许昌城南的颍阴屡次击破张平的援军。见城外援军失败,张平倒也不慌,只是依靠许昌的城防坚守,乞活军军中缺乏攻城武器,几次攻城,却也拿许昌的城防没有办法。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显然陈午不懂这个道理。面对众多情报,桓景掩卷遐思,如果是自己,可不会傻愣愣地进攻许昌,倒是会先留一部分人围着张平,而以扫平城外的敌军为上。
不过,张平面对陈午的大败,对于桓景来说可真是个好消息,经过如此重挫之后,张平可没有多少余力了。难怪桓宣从宁平来报,说张平此次向豫东进军,行动表现得极为谨慎,只是到达宁平城下,就不再向前。
至少可以确定,短时间内,张平在南面战线掀不起什么浪来了。桓景摸了一把头上的汗珠,感到一丝轻松。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