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晋坞

第七十四章 印刷术(2/5)

目录

雕版印刷术,大约起自隋唐时期,一开始主要用来印刷佛经。本质上就是将原稿雕刻一整块大木板或者铜板上,然后刷上墨。至于活字印刷,则是将字符铸成字方,排列之后才制成模板进行印刷。

与后世许多人印象不同,后世耳熟能详的活字印刷看似方便灵活,但自从在宋朝被发明之后,并没有迅速流传开来,只是被小范围应用。

原因并不难理解,中文是一门字符集特别大的语言,那么就需要铸造非常多各式各样不同类型的字模。这么一来,在印刷数量不大,种类不多的情况下,比如只是印刷佛经或其他典籍,那么雕版印刷反而会更便宜许多。

但桓景显然意不在此:将来自己官府中所有公文,都将成为印刷品,散发到治下各地。在这种情况下,为每一份公文重新刻印一份雕版,光从时间上考虑,都会极大影响效率。唯有选择活字一途。

在确定技术路线之后,桓景亲自筛选张华留下的典籍,欣喜地看到,张华果然曾经也尝试过研发活字印刷,还留下了不少资料,各种材料选择、参数一应俱全。只是这么按图索骥能否生效,还需要实验来验证。

桓景自己先前偶然派匠人按后世的想法试制了几方活字,最后却没有获得什么有价值的成品。其中除了工匠能力有限,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首先选择字模材料就是一个大难题。

最好的材料当然是金属,比如铜或者铅,不光是因为他们较为坚固耐用。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材料不会吸收墨汁,而会让墨汁因为表面张力在字模上摊开,便于浸染在纸张上。

但这种方案对于当时困守谯城一地的桓景显然太贵,所以当初桓景选择了后世毕昇所用的胶泥来作为原材料,没想到竟然是一个大坑。

或许是因为产地的原因,谯城附近的胶泥并不耐用,经过几次热胀冷缩之后就全部开裂了。而当初正值石勒入侵,他也不得不草草结束了实验。

现在又一次制作字模,他只老老实实按照张华的记载,选用昂贵的金属字模。按张华的记载,其中最佳者,当为铅字模。但洛阳附近并无现成的铅矿,桓景选择用铜代替。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洛克王国之生命征程 清梦大帝 大离守夜人 霍格沃茨的秘源术士 重生七九:从生产队开始 全民攻略:这个剧情我熟啊 木叶:宇智波家的长男 我的武功全球流行 艾斯的模拟人生 和结婚对象成为室友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