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第三百一十八章 战前之夜(3/5)

目录

“但火枪取代长枪后,中远程的火力就又要强上一些。如果有厢车火炮的话,把握更大。没有的话,某看用铁蒺梨也能阻挡骑兵的冲锋。”

郭大靖用力点头,称赞道:“尚将军此议极好。铁蒺梨易于携带,确实是步兵野战救急的好手段。”

除了便于携带的铁蒺梨,郭大靖还有为火枪兵装备手掷炸弹的设想。不用多,一人带上两枚。

在欧洲的十七世纪中晚期,曾经出现过一个特殊兵种,那就是掷弹兵。

由于黑火药装填的手榴弹体积、重量较大,当时的掷弹兵都是从最强壮和最高大的士兵中挑选出来的。

而掷弹兵自从诞生起,就很少会在野战中掷弹,他们的主要作用其实就是“攻坚”。

所以,在要塞和据点攻防战中,掷弹兵往往扮演着“开路先锋”的重要角色。

随着火力更勐的大炮在战场上逐渐成为主宰,掷弹兵也渐渐失去了在军队中的地位,直至淘汰。

再发展下去,更大威力的炸药被发明,使得手榴弹可以造得更小更易使用。每一名随身携带手雷或手榴弹的步兵,都能算成是“掷弹兵”了。

“其实,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如何作战,还要看具体的战场情况。或是依靠地形,或是携带厢车火炮,或用长枪和拒马,只要能够获胜,自是不必拘泥。”

郭大靖最后作了总结性的论述,也给众人说明,不必完全按他所说的训练战阵,可以适当地进行改进和调整。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战争的胜负有很多因素决定,怎么可能有一种战法包打天下?

毛承禄对此表示赞同,说道:“郭将军所部的战力强悍,不用长枪兵或厢车,也能抵挡住建虏骑兵的冲击。某的前协,却不敢有此自信。”

士兵的素质不同,这是很正常的事情。除了训练和实战,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用装备来弥补。

对于厢车火炮,郭大靖也是能用尽用。能够减少部队的伤亡,又何必非机械地只用燧发枪加刺刀呢?

如果有工事依托,或者能够倚坚防御,也就不必非要与建虏野战,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郭大靖要考虑得多一些,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为了远途奔袭。从此次登陆作战,他也看出了水师运载能力的缺陷。

所以,如果按照勤王计划,大军在遵化附近截击建虏,所携带的装备是有限的,不可能想用什么就运去什么。

好在这很可能又是一次倚坚阻击,至少出动迅速、隐秘的话,能有构筑工事、严阵以待的时间。

郭大靖起身告辞,众将也知道他一天下来挺累的,不以为怪,还开口嘱咐他好好休息,明天要见识新的攻城之法。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重返1998 神宠与我有缘 美人羸弱不可欺 超人体觉醒 武炼天宇 从成为妖怪之主开始 娱乐圈幕后大神 未来邮件:明天的我超猛 女子公会里的直男 雷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