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献俘京师(3/5)
“绕道入关是皇太极非要发动的冒险,遭致惨败,他的责任最大。”阿济格哼了一声,撕下一条还未烤熟的羊腿,大嚼着,似乎咬在皇太极身上。
“没错,他想处罚咱们,也没有什么底气。”多尔衮冷笑道:“代善和莽古尔泰肯定也是怨言满腹。就是不算代善,两蓝旗加上咱们的两白旗,也足以与皇太极抗衡。”
两黄旗的实力最强,但皇太极此次为了力排众议,带的两黄旗人马也是最多,损失自然也是最大。
相比之下,其他各旗出动的兵力不算多,反倒有了优势。这么一番议论,多尔衮兄弟又有了底气,不是太怕皇太极了。
“没想到东江军能出动这么多的人马。”多铎摇着头,慨叹道:“哪里是一万多,两万也不止。还说能携带的火炮不多,我看足有几百门。”
对于火箭,建虏也是第一次见到,当成火炮也不奇怪。
“以后可难打啦!”多尔衮也叹了口气,说道:“特别是倚坚防守,东江军仗着火器犀利,尤其擅长。看来,我军日后要攻城拔寨,要慎之又慎。”
阿济格咽下嘴里的肉,有些含糊地说道:“还得靠野战取胜,敌人骑兵少,这是他们的弱点。”
多铎耸了耸肩膀,野战摧敌,本就是后金军队最厉害的战法。对上明军,哪怕是兵力不占优势,也没有落败的纪录。
但换到东江军身上,想要重复类似的战术却很困难。
比如皇太极在绕道入关前,也曾想过东江军跨海来援的可能。
一来,他认为东江军仓促间出动的人马不会多,重武器更难携带;其次,他认为东江军会直奔京师,正好在野战中予以打击。
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皇太极的预料。也正是他一步步的错判,最终导致的惨败的结果。
现在想起来,多尔衮觉得皇太极的选择虽然错误,但也有其必然性。长城的关口虽然很多,但能够行走车辆的却很少。
皇太极是汗王,要从整个后金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如果只是在京畿耀武,早就达到了目的。关键是要解决大饥荒,就必须想方设法把劫掠所得运出关外。
否则,后金在大饥荒的消磨下,依然要陷入困境。况且,还要照顾到蒙古诸部,放弃粮草钱帛,他们首先就不会同意。
多尔衮心中暗自叹惜,对于后金的形势,甚为忧虑。
可这些说出来也没有,阿济格头脑简单,多铎还小,都不是能与他分忧,能想出解决办法的对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