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破关而出(2/5)
“只要这边能牵制住建虏,大靖那边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毛文龙放下望远镜,在心里自我安慰着。
孔有德瞅准时机,在旁开口建议道:“毛帅,我军明日可再向前挺进,再建一座或两座营寨。”
毛文龙点了点头,说道:“按计划去做吧,给建虏增加更大的压力,使其难以抽兵他顾。”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从时间上算,大靖那边的行动也差不多有结果了。我军再坚持坚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
孔有德笑道:“毛帅不说,末将也省得。倒是羡慕右协和前协,有痛快杀敌的好机会。”
“机会都有的。”毛文龙捋着胡须,微笑着说道:“今冬可能还会有行动,就是不能让建奴消停了。”
孔有德愣了一下,想了想,猜测着问道:“还是在辽东吗?冬季发动,要反其道而行之,给建虏更大的震慑?”
冬季通常是建虏展开行动,因为河流封冻,骑兵纵横无阻,正是发挥其所长的时候。
虽然东江军已经在冬季挫败了建虏的几次攻势,并不惧怕。但在冬季反守为攻,却还是很鲜见。
毛文龙缓缓说道:“建虏今冬应该会发动,或攻击虎墩兔,或反攻辽东。我军可视具体情况,或先发制人,或趁虚发动。”
孔有德连连点头,大概明白了冬季发动的意义,尽管这要视情况而定。
“目前来看,要全面反攻,我军的兵力还嫌不够。”毛文龙继续说道:“但能不断消耗建虏,也许就不用大肆扩军。”
东江军目前是半兵半民的模式,虽然有大面积的军屯,可要是全职农民的话,能耕种的土地还要增加一倍以上。
这几年,进入辽南地区的基本上都是从建虏统治区逃出来的剃头辽人,加起来有十五六万人。
支撑东江军扩军的人口数量,只能说是勉强够。生产战斗两个重点,还算是能达到平衡。
但今年内地移民数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将从建州解救出来的人口,让毛文龙也感到了压力。
要知道,东江镇能够靠辽南地区达到粮食的自给自足,不是靠人口,也不是靠耕地,主要是凭借高产的土豆,耐寒耐旱的黑麦、玉米。
而移民不会只是今年,郭大靖比毛文龙想得还要长远,对灾害的预计还要严重得多。为此,已经削减的粮食外购,又重新增加订单。
就现在辽南三州的的土地,不再收复失地的话,产出也足够五六十万人生活。唯独缺乏的,是劳力,也可以说成是人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