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平辽有标准(4/5)
而他还不知道,动员的不仅是全部作战部队,还将有数万的民兵,甚至可以说是东江镇的全体军民,都将有力出力,为最后的决战作出贡献。
“既是切断辽阳和沉阳的建虏联系,可也被夹在中间,要受到建虏的夹击。”何可纲指着沙盘,不无顾虑地说道:“甚至是本溪之敌也会加入,将是三面受攻。”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正是有些风险,才要出动数万人马,步骑炮混合,顶住建虏的三面夹攻。”
何可纲还不是很清楚东江军防御阻击的实力,在郭大靖和毛文龙的估算中,倚托简易阵地和器械,凭借强大的火力,抵挡两至三倍的敌人,还是有把握的。
况且,辽阳的建虏既要抵挡正面的进攻,能够抽调而出的兵力就很有限。
同样,辽阳在遭到重点进攻的时候,沉阳建虏肯定会大力支援,所留的人马也不会太多。
说白了,发动是有时间差的。正面攻得勐,就能吸引大量的建虏集结于辽阳。水路和辽东的迂回行动,受到的阻力就会很小。
只要对辽阳的建虏主力造成歼灭性的打击,残兵败将就难以再守住沉阳、本溪、抚顺等地,后续的作战就差不多可以横扫。
如果想得再远一些,那些归附建虏的蒙古诸部,也会生出异心,甚至是反戈一击,立功赎罪。
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这样的局面出现,一点都不意外。甚至于女真各部也会为了保全自身,而向建州女真捅刀子。
“郭帅的魄力,末将钦服备至。”何可纲吐出一口长气,拱了拱手,说道:“能参与到此决战,实乃末将之幸。”
郭大靖摆了摆手,说道:“此是绝密计划,何将军不要透露。”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形势变化莫测,到时候说不定又有改变,一切以实际情形为准。”
让何可纲知道平辽就在这一两年,在给祖大寿的书信中自然有所透露。希望祖大寿能幡然醒悟,抓住这最后的自赎机会。
宁远可以不守,最多留三千兵力,就能使决战的总兵力突破十万,胜利基本上已经握在手中。
何可纲郑重地说道:“郭帅放心,末将岂敢泄露此等重大的军事机密。”
郭大靖呵呵一笑,脸色缓和下来,说道:“建虏虽然显露颓势,但也不会坐以待毙。从情报上分析,今冬发动的可能性很大。目标或许是秀岩,也可能是凤城和镇江。”
何可纲看着沙盘,思索了一会儿,说道:“末将以为,凤城和镇江的可能性最大。秀岩的话,建虏应该不敢涉险。”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