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过年,饺子(5/5)
杨氏笑着点头,说道:「也不想养多了,又种地,又放羊的,怕你累着。」
「累不着。」杨小河生怕自己少了个活计,赶忙说道:「俺看别人家怎么养了,用那个玉米秸杆喂就成,不用天天赶着去吃青草的。」
杨氏说道:「嗯,你爹也是这么说的,要咱家种些玉米,还有土豆。二十来亩田地,足够一家人吃喝了。」
杨小河咧嘴笑道:「谁让咱家是军属呢,只要交一点赋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等俺够了岁数,也去从军。」
杨氏虽然没什么见识,可三年平辽还是听到的,心里盘算了一下,到那个时候,差不多也不用打仗,都能过上安生日子了。
敷衍地点头,杨氏也不想现在就给儿子浇冷水,便岔开了话题,说道:「你爹让你好好读书识字,你别偷懒。等他再回家探亲,你让他高兴高兴。」
杨小河呵呵笑了两声,埋头吃喝,显是心中不是很情愿。
「读书识字是很有用的。」杨氏耐心地说道:「你爹能当上军官,这可是挺重要的。」
杨小河不想母亲再唠叨,连连点着头,答应道:「放心吧,娘,俺好好学,不落夜课就是。」
杨氏这才露出笑容,说
道:「明天炖小鸡,后天做鱼吃,过年让你解馋吃好。」
对于军属来说,粮饷已经足够三口之家的花用,甚至还要比一般的百姓更宽裕。年节上的福利,也足够让人眼热。
当然,如果没有别的经营的话,很快就会被那些现在还一般的老百姓超过。毕竟,耕种田地的数量,是否勤劳肯干,才是更重要的因素。
如果百姓家有劳力,再买上两头耕牛,耕种百十来亩,甚至是更多的田地是没有问题的。
但象杨氏母子,即便不去劳作,也能够吃饱穿暖,更不让家中从军的男人担心惦记。
而这,也是东江镇,或者是郭大靖所要达到的目的。军人无后顾之忧,才能奋勇作战。
如果浴血沙场的结果,是连家人的温饱都难以保障,那又有什么意义,靠着爱国忠君的口号吗?
除了东江镇之外,各地明军却都存在着这种现象,那就是缺粮少饷。战斗力衰弱,缺少战斗意志,也都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