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打人真的不好(2/5)
在江内市,如今涌入城市里来的那些靠,打点零工,干点零活过日子的人越来越多了。
还有一些早期下乡插队的知青,此时已经返回城里,街道办一时半会儿,还真没办法给这么多人安排工作。
再加上有不少职工的家属,也搬进城市里来生活。
以前这些职工的家属,原本都居住在农村,这叫“工农结合家庭”,前些年很是流行的。
当时被大家伙儿笑称:进可攻、退可守,既可以吃国家粮,又还可以回生产队去挣公分。
随着夫妻长期分离,谁也受不了,再加他们的上孩子也越来越大了,城里的教育质量,那些大队里村的村办学校,肯定是没法比的。
另外有一些,以前从农村招工进城的职工。
在这个时间段算下来的话,恰好就到了这些人的父母,年龄越来越大,生产队的农活他们的父母也干不动了。
出于无奈,
这些当年父母拼尽全力、把他们送进城里的职工们,只能把他们渐渐年迈的父母,也接进城里来养老。
这几项因素一加起来,这就造成了很多企业的家属职工楼,如今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种单身宿舍楼、双职工年轻小两口的蜗居。
而是变成了一个居住的人员结构非常复杂,特别的拥挤,特别吵闹的大杂院了。
这些职工家属们没有正经的工作,没有正当的收入来源。
闲不下来的他们,就爱到街上去捡拾任何有用的东西,哪怕一个玻璃瓶、哪怕是一块碎纸片...
这就造成了眼前这个卞红星,刚才捡到了一根手臂粗的枯枝,都能让他高兴半天!
穷人的快乐其实就这么简单。
比如说他们今天去门市上买肉,别人看错了称,多给了他2两,都能让一家人乐呵半天。
甚至没多给。
仅仅就是割肉的时候,那位眼睛外凸,脾气暴躁的屠夫子不知道脑壳发什么卡,给他割了一刀肥肥的五花肉。
就这,也能让最底层的群众开心不已:我今天算是遇到好人了,你看人家给我割的这4两肉,多肥!
捡到几份完整的报纸,他们会开心不已。
孩子今天在学校里,得了一张《三好学生奖状》,全家人会乐呵好多天。
一件城里的亲戚,送过来的半新旧的衣服、一双不知道是二手还是三手的鞋...
就已经足够让他们的脸上,洋溢出一股幸福的笑容来。
卞红星也一样:现在要想在城区里捡到一根好点的柴禾,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和农村里面那些早起的社员,心心念念的想捡到几泡狗屎,好丢进自个儿家的粪坑里肥。
都不是那么容易!
农村里的狗屎都不好捡,很多人出门的时候,都带着个狗屎簸箕、长长的竹夹子。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