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不能(2/5)
强行压下心中的不适,苗池又将视线收了回来,问道:“你怎么不说话,是嗓子不舒服吗?”
徐容再次摇头,在苗池疑惑的注视下,他才将具摘了下来,捏在手中,仔细打量着。
朱旭师伯说,表演思维不应当拘泥于体系。
这也是他近来在做的事情,他以斯氏体系为基础,尝试开发更加适合汉语单音节字的发声、训练方法。
声台形表当中,大概因为跟童自容学习过,台词一直是他的强项,也是表演当中,他理解最为深刻的一环。
未来也许会在其他的方面甚至综合呈现上做出新的创新和尝试。
而他手中的这副面具,则是他过去了解点,但并没有尝试过的一种新的训练方法。
中性面具。
一种在如今的欧美比较流行,国内认为很“高级”的表演方式。
具体的表演形式是,演员戴着面具,在没有任何台词,或者只有极少量的台词辅助下,进行完整的故事剧情的舞台演出。
一种对于肢体表达能力有着相当高要求的舞台呈现形式。
因为演员几乎彻底放弃了表情、眼神、台词,仅仅通过肢体的呈现力来演出,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呈现人物的喜怒哀乐,难度自然要上一个大台阶。
从刚才苗池的反馈当中,他感受到了局限性。
他虽然不了解这种表演方法的具体训练内容,但给他的直观感受,中性面具和格派的无声练习特别相似,只不过更加极端。
而与之不同的一点是,面具于他仿佛一面“镜子”,在呈现各种情绪的过程中,他就像“看”到了自己在做什么。
刚才戴上面具的时候,他知道面具是笑着的,肢体的行为,也是表达“温和”,可是他自己的脸上并没有笑,就像觉新在家里面对每一个人。
巴金先生说他的大哥总是很温和,总是想法设法振兴家族,而觉新这个角色,就以他的大哥为原型。
而且因为这副面具,他突然觉得他和瑞珏成亲当天那段大段的独白其实是可以删去的。
就像蓝田野老爷子和朱旭师伯在读剧本的过程中,删去了一段鸣凤上场前说到另外一个话题的台词。
既然演员的内心活动可以通过肢体表达,那么也就没有必要用几百上千字的独白来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因为独白的过程中,于观看演出的观众而言,舞台上的剧情,就陷入了某种状态的停滞。
他准备去跟袁湶聊聊,顺手的,他将面具放在了苗池的手中,道:“很有意思的一种表演方式,也是训练方法,伱没事儿了可以了解了解。”
苗池望着徐容微微低着头向后院走去,又瞧了瞧手中的面具,他感觉自己有点懵。
什么表演方式?
什么训练方法?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