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动独孤改科举内容(3/5)
用得着这么认真吗?
紧跟着,皇帝接着说道:“考举内容,不再限制于经文,朕要的是能做事的臣子,不是只会空谈的废物。
其考核内容,应当包含;诗歌、历史、地理、时政、律法,先帝及朕诏令敕文......其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如大题一,可问其,前汉皇帝几何,姓名始终等等。再如大题二,可问其,先帝伐朱粲诏令文默写......”
几名相国一边听,一边记,一边提意见,然后整改。
总的而言,大臣们都知道,科举内容已经被皇帝改的面目全非,涉及的方面也是越来越广泛,而非仅仅只是经文。
不过,这有什么关系?
政事堂里面有一个算一个,谁是考试进来的?
既然大家都不是考试进来做官的,那么,谁管皇帝要怎么折腾考试卷。
唐初,科举真的是鸡肋。
世家大族看不上,寒门子弟没机会,完完全全的摆设。
历史上第一个状元郎孙伏伽,现在也不过是个大理寺少卿,还是李智云即位以后,看他名气给他提拔的。
状元了不起啊?
这个时代,没人看得起科举状元。牛逼不解释的,都是直接靠着家里人推荐当官。
只有不牛逼的才去考科举。
别看大臣们老实听话,皇帝说啥他们干啥,但实际上,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没一个瞧得起考科举的。
自后汉以后,世家大族崛起,至今日,当官的都是靠血统。少部分不靠血统的,那是天下大乱以后,分蛋糕崛起的军功勋贵。其本质上还是另类贵族,只不过不同于世家罢了。
像先帝,当年做官就是直接做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