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高分考生最佳安排(2/5)
毕竟,资历摆在那里。
有多少相国们在年轻的时候能够待在六部学习呢?
答桉是很少!
陈叔达道:“陛下,此举不妥。倘若以后科举士子在二百分以上的人都能进入六部观政,这对于六部来说是个极大的负担。”
李智云一笑,言道:“放心吧,这个问题,朕考虑过。将来科举考试,三年一次长安大考,每次,只取两百分以上,前三名考生在六部观政。至于其他录取的士子,外放地方为吏。”
闻言,陈叔达抿抿嘴,不再反驳。
显然,皇帝对于这一套流程已经准备齐全,他也劝阻不了。不过每次只取前三名,三年一考,倒不是不能接受。
杨恭仁咬咬嘴唇,想说什么,却无法说出口,最终只能答应。他有心提意见,告诉皇帝这么做不好,若是寒门甚至是平民都能进入前三名,难道还要提拔一个布衣卿相?
不过,看着皇帝已经决定的脸色,他终究是没说出来。因为,他知道自己越劝反而越坏事。
能劝阻陛下的,恐怕也就杜如晦等人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唏嘘。原本以为这位少年天子,会是个听话的皇帝。
可没想到,自己看错了。
贞观皇帝的某些手段,甚至要比先帝更加的老辣。
相国们相继离开,李智云留下杜如晦和薛收。
“韩瑗和王德真二人在六部观政,你们为尚书左右仆射,可多多观察他们的品性才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