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上召仁轨岐王旁听(2/5)
坐着椅子,便是平视皇帝,这是不敬,而跪坐则是仰视,这是礼法制度。
细节,体现礼制。
朝廷初创那几年,没有这么多讲究,但是现在大唐盛世,礼仪也是越来越受重视。
跪坐也有讲究,最基本的就是腰板要挺的笔直,头要低着。
「前些时候,布鲁部反叛,以朝廷律法,应当全部处死,朕看了你的奏疏,虽然写的足够详尽,但是朕还是想听听你当时是怎么考虑的。」李智云淡淡的说。
刘仁轨拱手道:「启禀陛下,臣在灵州之时,见草原人被压榨的厉害,不仅草原人自己压榨,便是我朝官吏也是多有欺压,臣并非是同情他们,而是想着,若是长此以往的高压,只怕会后患无穷,故而臣只诛首恶,而放过那些平民,这样一来......」
在李智云的左右两面有两道木制屏风,后面分别坐着人。一位是记录皇帝起居的史官,一位则是岐王李承昭。
史官并非时时刻刻都能跟在皇帝身边,如商议军国大事,史官就要自动回避,如皇帝回后宫就寝,史官也不能跟着,还有的时候,皇帝特地要求史官下去,史官也必须下去。
春秋之后的史官已经没有太多节操可言,皇帝想让他们记录什么,他们才能记录什么。
当然,偶尔也会有史官耍小聪明,偷偷记录一些不涉及军国大事的资料。比如,李智云第一次提出纳宸妃的时候,有个史官就记录了不少皇帝发怒的资料。
此番李智云召见刘仁轨,史官也能记录一二,不过说实话,等将来修撰李智云本纪的时候,这一幕未必能被收录进去。但是,另一幕却很有可能被收录。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