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势在必行的改革(2/5)
“朝廷所费甚巨,巨在军费,楚镇、鲁镇,及三总兵,崇祯十七年所费如下:楚镇额定营兵五万,需饷一百零八万两,鲁镇及三总兵有营兵各三万,总计十二万,总计需饷二百四十万两。
除此之外,还有京营兵六万,需饷一百二十万两,湖广、中州、闽镇、粤镇等诸抚镇如黄斌卿、郑芝龙、郑鸿逵、郑彩等......”
“别念了别念了,你就说说今年军饷总计耗费几何。”
朱琳泽越听头越大,心情也愈发郁闷,合着就老子是冤大头没找朝廷要饷银,自己掏钱养军?就连郑芝龙等人的军费也全都算在朝廷头上?
这弘光朝还真是一笔烂账,算下来一个战兵能分到二十两银子,这些银子要真能分到下面的营兵手里,养出来的兵自然不差。关键是这些银子多半是被上面吃空饷喝兵血的军官给瓜分了。
闽王军的普通战兵一年也才只要二十四两的饷银。
“仅军饷这一项合计七百五十万两有余,尚缺一百五十万两。”倪元璐奏报道。
“除了楚镇、鲁镇、以及黄得功部的饷银照常发放,其余各部暂停发饷,湖广的何腾蛟、舟山的黄斌卿到现在都还没表态,也暂时停了他们的军饷。”朱琳泽说道,“南京京营兵反叛,南京京营自今日起裁撤,闽王军三标人马改组为禁卫军,负责戍守南直,拱卫京都。”
他娘的,六百万两军饷啊,就养了这么一堆玩意儿?朱琳泽越想越气。
这六百万两要用到实处,不要说山东,就连北直隶都能直接收回来。
好在刘泽清反了,刘良佐也灭了,郑芝龙另立门庭,弘光元年只要不对北方用兵,军费这一块能省下不少。
眼下兵力不足,闽粤未平,朱琳泽暂时也没有对北方用兵的打算。除非满清鞑子南下,不过满清刚刚被他偷了老窝,元气大伤,还有李自成要应付,短时间内也无南下的可能。
“闽王明鉴。”
倪元璐乐得合不拢嘴,只发闽王军以及楚、鲁二镇,黄得功所部的军饷,能省下不少军饷,这一百五十万两的亏空也能填补上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