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大学堂(3/5)
陆闻达深以为然,世人皆重官而轻吏,殊不知吏的作用并不比官小。
大明朝政令不出县城,太祖皇帝担心官员扰民甚至下令禁止县官出县城,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官员与底层民众脱节。与普通百姓打交道的还是底层的吏,而担任这些吏的多是当地乡绅,阎应元和陈明逢就是其中的代表。
阎家和陈家两家就是江阴县数一数二的大族,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每次都能组织起上千人规模乡勇的原因:两家在当地的影响力实在太大。
当然政令不出县城,不下乡,王朝对基层控制薄弱也不仅仅是大明朝独有的问题。大明朝之后的满清,甚至是民国都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直到共和国成立之后才得以解决。
以当世的科技水平朱琳泽无法做到像共和国一样,实现对基层强大的控制力。但他可以做的比现在更好。
实现了对基层的掌控,无论是征税还是战时组织动员民众都将更加有效。
尤其是现在弘光朝的实际控制区不算大,能够征用的资源有限,他必须尽最大程度榨取控制区的战争潜力。
“徐文爵南逃福州,南京周围的地徐家占了不少,可就地征用。”
朱琳泽是不圈占土地,但查抄上来的土地,尤其是南京城周围的土地他可是垂涎三尺。这些靠近南京城的土地对于他而言可大有用途。
徐家倒是机灵,两头下注,定国公徐允祯死心塌地效忠弘光朝,魏国公徐文爵由于和他不对付支持拥立潞王称帝。
最后无论是弘光朝廷赢还是靖武小朝廷赢都有他们徐家的一席之地。
“如此甚好,只是这经费......”
设立大学堂之事敲定,陆闻达就开口向朱琳泽索要教育经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