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有人欢喜有人愁(4/5)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或许北边倒是自己的一条退路。
满清水师孱弱,他到了满清那边也能有自己的位置。
在清使来之前,郑芝龙将信件传给郑芝豹、郑彩以及张肯堂阅览,他想看看他们的意思。
“不可,不可,咱们要是北上那就是降奴,我堂堂华夏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岂能降于蛮夷?”
张肯堂的在看完多尔衮的来信之后连连摇头,虽然他现在没有退路,但气节还是有的。
靖武朝的皇帝好歹是太祖成祖的子嗣,在靖武朝供职他是大明的官。
而到了北边,他可就是满清的官,听说还要剃发易服,这是他万不能接受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有所毁伤?华夏衣冠更是传承千年,岂能说换就换。再者,满人的金钱鼠尾和冠福实在太过丑陋猥琐,一股子野蛮粗俗的味道。
郑芝豹在一旁缄默不语,郑彩的态度也很明确,就算战死也不北上投清。
这让郑芝龙很是扫兴,他们现在已经被朱琳泽那厮逼上绝路,不北上还能去哪里?
去倭国?
郑芝龙倒是考虑过去倭国,只是倭人最是势利眼,倭人前番和他交好,不过是畏惧他强大的水师以及手里掌握着的贸易资源,和他交好有利可图。
而今这些他都没有了,倭人对他的态度也不可能如往昔一般。
郑芝龙在倭国生活过几年,倭人什么秉性,他再清楚不过。
多尔衮给他的条件很优厚,大清愿意保留他台王之爵,继续当他的一字王,同时让他提统大清的水师,日后荡平弘光朝。
多尔衮提的这些条件让郑芝龙心动了,虽然在大清不能像在靖武朝一样一手遮天。但好歹也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更关键的是能统领水师,以报今日惨败之仇。
见张肯堂和郑彩和自己的想法相悖,郑芝豹不表态,郑芝龙为了给他们台阶下,也给自己台阶下,索性告退,单独接见了清使。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靖武小朝廷的中间力量郑家水师在海上惨败之后。奉命戍守漳州的郑鸿逵最终寡不敌众,在漳州城墙被对方炮兵轰塌之后,郑鸿逵心知大势已去,遂而率众突围。
“奏捷!马上向闽王奏捷!”
拿下漳州之后,黄得功欣喜若狂,这是他入闽以来所取得的最大胜利。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