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暗处的战场(4/5)
李定国一面修书给金胜和冯双礼,让他们先做好调拨的准备,只要调拨的准备工作先做好,等后续闽王的调令下达,他们马上就能直接开拔,能省下不少时间。
大战在即,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至关重要,关系到无数将士的生死和一场战役的成败。
李定国写完给金胜和冯双礼的书信,随即马上又起草书信给朱琳泽请求朱琳泽调兵增援兖州。
大规模的兵力调动,只有在得到闽王的明确调令,方可调动。
南京城,此时的南京紫禁城依旧被厚厚的雪花给覆盖。
长江的部分江面被直接冻结,这是朱琳泽在后世想都不敢想的景象。
长江江面的冻结阻遏了南边来的船只经由长江进入南京的航路。
而陆路的运输效率又比较低下,朱琳泽不得不让还在训练之中的忠贞军停止训练,到长江上破冰打通航路。
除了在长江上凿冰之外,忠贞军的将士们还负责着清理被积雪覆盖的官道,以及运输、具体发放防寒物资物资的工作。
除了军队,国营的各大纺织厂也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防寒物资。
朱琳泽清楚以国营纺织厂的产能不足以满足需求,也鼓励民间的纺织厂生产防寒物资。
当然,光是鼓励是没有用的,朱琳泽也没指望指望这些商人有多么高的觉悟,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朝廷现在拿不出钱来向这些纺织厂的商人直接购买物资,但招商局可以用来年优先采购的权利来换取这些纺织厂商所生产的防寒物资。
帝国大学的学生们也上书请愿,请求为国尽上一份力,参与到救灾的工作之中。
南京城乃至各大省城的报纸上每天都在报道着救灾的情况。
“救灾效率如此之高,亘古未有,闽王真乃天纵英才。”
如此之高的救灾效率,几乎整个国家都被动员起来救灾,这是朝臣们所没有想到的,纷纷忍不住称赞起朱琳泽来。
“赈灾部的工作做的很好嘛,陆先生你吏学堂的学生带的很好嘛。”
刚刚组建不久的赈灾部,其骨干基本都是大明帝国大学吏学堂的学生,这些学生也没让朱琳泽失望,至今为止都没有发生过贪墨之事,其清廉程度让朱琳泽本人都为之咋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