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国债(2/5)
中央银行三番五次登报,愿意以同等价值的银元和铜元换江南富户缙绅们的窖银送到铸币厂铸造银元,愿意兑换的富户缙绅都寥寥无几。
直到后面有送些礼品,兑换的人才慢慢多了起来。等价兑换尚且如此扭捏,直接借银钱的难度可想而知。
倪元璐也觉得朱琳泽这次有些太天真了。
“如果孤借一年给一成的利息呢?”
朱琳泽伸出一根手指头,在诸臣面前晃了晃。
“一年一成的利啊?”
王铎听了不禁两眼放光,倪元璐则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一年一成的利,你闽王可真的是舍得下血本啊。
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次用兵的规模,估计五百万两银元都不够。
就算按五百万银元算,一年的利息可就要五十万银元。
放在是以往的其它帝王,想要向富户缙绅借钱,确实不可能,尤其是大明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抠门。
但要是闽王借钱,说不好还真能借的到,那些早些时候买招商局股票,跟着闽王做生意那批富户缙绅和商人,哪个不是赚的盆满钵满。而且闽王也从来没有赖过账。
朱琳泽当然也清楚那些江南的富户缙绅什么德性,但他更相信金钱的魔力。只要他的信用良好,许之以厚利还是能让这群铁公鸡身上拔下毛来的。
交易所招商局的股票供不应求就是最好的证明,将这次要借的国债挂上交易所,虽然不会像交易所股票发行一样出现疯抢的局面,但朱琳泽相信还是能兜售的出去的。
一成的利息虽然受益比不上招商局的股票,但也还算可观,毕竟还是能用银子生银子的,总比让银子躺在潮湿的地窖里发霉要来的强。
在铸京观之前,朱琳泽打算将那些刚刚押解到南京城的七百多名满洲镶黄旗俘虏游街示众。
一来是为了增强国名对朝廷的信心,二来也是为了给发行国债造势。
这次发行国债与其说是朝廷的信用在背书,倒不如说是新军在背书。只要国民对新军有信心,这次发行的国债肯定就不愁卖不出去。
翌日,南京城几乎是万人空巷,几乎全城的民众都慕名前俩观看了这次规模盛大的游街活动。
这也是新军对满洲八旗兵战史上所俘虏八旗兵最多的一次,而且还是镶黄旗的八旗兵。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