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炮兵显神威(2/5)
何止是倪元璐当户部尚书的这几年朝廷的财政问题日益恶化,连年亏空。
除了张居正改革的那几年,大明朝积攒了一些家底,启祯两朝几乎没有一年财政有盈余。
“也算不上有多少盈余,赈灾的钱粮还没算进去,还有几个国营纺织厂的赈灾补贴,这些要是算进去,今年也剩不下什么钱。”朱琳泽淡淡道,这个财政盈余实现的很勉强,要不是有海关关税收入的补充,今年还是会出现大亏空。
“海关关税仅仅九个多月,便能征得六百八十一万又七千六百银元之巨,说明了什么?”朱琳泽站起来舒缓了一些筋骨,问倪元璐道。
“说明闽王慧眼如炬,早就看出这海贸之巨利。”倪元璐说道。
“少拍马屁,除了海贸是巨利,盐铁丝绵茶马瓷等物,哪个不是巨利,朝廷每年能收上来税银又有多少?福建的茶税当真一年就只能收上五万两银元不到?”
朱琳泽对目前的财政收入结构并不满意,就目前的财政收入而言,朝廷的主要税收还是来自传统农业赋税。也就是说主要承担赋税的还是农民。
这与明朝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符,当下主要承担朝廷赋税的几个身份,南直隶、浙江、福建和广东的工商业都相当发达。而收上来的赋税仅仅只有农业税的零头。
以福建的茶叶来说,今年也才只收上来四万六千九百银元的税银,就这些税银,多半还是从茶农身上收上来的。也就是说中间的茶商几乎没有交税。
招商局也卖过茶叶,贩卖一小船的给荷兰东印度公司都利润都不止这个数,其中的猫腻可想而知。
朝廷能够把持海贸之利,是朱琳泽的海军从郑氏集团手里抢过来的。
这些劣绅奸商的吃相实在太过难看,朱琳泽迟早有一天也要对他们下手。
五万两都嫌少?倪元璐此时觉得闽王的心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闽王你就知足吧,这些商贾也就看在你闽王的面子上上交了这四万六千九百银元的税银。
换做是思宗皇帝,别说四万多银元,恐怕一万银元都收不上来。
当然,现在收商税的时机还不成熟,朱琳泽暂时也只能把这口气咽进肚子里,日后再算账。
前线还在打仗,眼下当务之急是维持后方的稳定。
“帝国大学商学堂和海关学堂那些到户部实习的学生表现的怎么样?”朱琳泽话锋一转问倪元璐道。
作为早期帝国大学的学生无疑是非常幸运的,朝廷包了他们的食宿不说。临近毕业之时还有到户部这种朝廷核心部门实习的机会。
“非常好,办事能力强,效率高,尤其是海关学堂的陈思进,做事沉稳有条理,可堪大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