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鸠占鹊巢,老而不死!(1/5)
大魏京都。
卯时。
天刚刚亮起,整个大魏京都早已经热闹起来了。
各大书院门外也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大部分是读书人,但也有不少的百姓。
自从大魏文报的出现,打破了大魏京都一成不变的生活。
人们都期待第二期的大魏文报。
然而第二期的大魏文报还要等一天。
不过这个大魏文圣报,却引来了整个京都百姓的好奇。
毕竟有大魏文报在先,大家自然期待第二期了。
同类型的东西,并不会引来百姓们的反感。
只是随着有人将大魏文圣报的事情说出之后,百姓们这才开始破口大骂。
京都百姓都知道,这大魏文报乃是许清宵一手创办而出,然而却不曾想到,从大魏文宫嘴巴里居然变成了是许清宵抄袭大魏文宫的想法?
这也就算了,最让百姓恶心的是,文宫大儒更是要求许清宵将大魏文报还给大魏文宫。
这还真是令人发指。
见过不要脸的,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不要脸之人。
一时之间,百姓怒骂不已,可当文宫读书人宣传大魏文圣报时,很多事情就变了。
不少读书人奔走相告,告知天下人,大魏文圣报与大魏文报不同的是,大魏文圣报不仅仅有天下国事,更主要的是,大魏文宫的大儒们也会写下自己感悟之言。
这话一说,怎么可能不吸引天下读书人?还有百姓?
虽然支持归支持许清宵,可问题是谁家谁户没有个孩子啊?
大儒感悟,这东西外面买都买不到啊,自然而然为了自己的孩子,也要强忍恶心。
推荐下,换源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所以卯时刚刚一过。
各大书院已经是热火朝天了。
读书人也好,百姓也罢,很多人都已经开始排队购买。
第一期也是二十文一份,并没有直接降价。
并且大魏文圣报做好了很多准备,譬如说印刷这一块,至少比大魏文报准备充足了很多。
有前车之鉴,自然不会犯错。
只是当众人买到大魏文生报时,许多人脸色不由一变。
许清宵的大魏文报,头版头条内容是‘六部尚书’之事。
然而大魏文宫的大魏文圣报,头版头条内容是‘稚童狂妄’。
光是看这一个标题,京都百姓与读书人都愣住了。
谁不知道大魏文宫和许清宵有仇啊?
而且这个稚童狂妄,摆明了就是羞辱许清宵啊。
大魏文宫把许清宵形容成稚童,这还真是骑在许清宵脸上大骂许清宵。
人们顿时就意识到了一件事情,大魏文宫这一次是摆明了要与许清宵争到底。
这场斗争肯定会分出胜负。
不过观看其内容,国家大事还好说一点,许多人的目光,直接落在了‘文宫儒谈’上面。
这才是大家想要看的内容。
一位大儒的心得。
而这位大儒,便是昨日在朝堂之上各种启奏的张宁。
并且题目就叫做‘稚童狂妄’。
张宁的感悟倒也简单,开篇就是围绕品性。
敬重圣人,乃为读书人之根本,如眼中无圣则枉为读书人。
前面半篇说的头头是道,认认真真的谈论这些感悟,让人颇有收获。
但后半篇就不一样了。
后半篇,张宁举了一个例子,曾经他去拜访好友,而这个好友正在教书。
有两个孩童,一个尊敬长辈,尊敬圣人,但资质一般般,是个穷苦人家的孩子。
一个则目中无人,狂妄无比,但资质极好,十分聪慧,家中富裕,穿金戴银。
当时张宁的朋友询问他,这两个孩子你觉得谁未来能成为大才?
张宁直接回答,穷苦人家的孩子。
而张宁好友则十分好奇,这个穷苦人家的孩子,资质一般,别人读书只需要读一遍就能领悟,就好比这个富人孩子,看一遍就懂了。
为何觉得这个穷苦人家的孩子长大之后会成为大才?
紧接着,张宁便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他认为,一个读书人,需要品行,也需要品德,尊重长辈,尊敬圣人,时时刻刻有一颗谦虚之心。
虽然他现在资质一般,但他尊重圣人,会逐渐领悟圣人之意,而这个富家孩子,虽然现在天资聪慧,可狂妄无比,不尊重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而且狂妄无比,目中无人,心中对圣人没有一点敬重之意,对其他人也没有任何敬意,如此一来的话,早晚会因为自身的傲慢,从而付出代价。
故事的最终,也就是十年之后,穷苦人家的孩子,成为了榜眼,考取功名,而这个富家孩童,却家道中落,读了几年书,但却无比傲慢,甚至还染上了赌瘾,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这篇故事,是真是假,无法辩解,但不少读书人瞬间明白,张宁这则故事到底再说什么。
他在讽刺许清宵的狂妄。
让世人知道,许清宵如此狂妄,现在不过是一时威风,可迟早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命运悲哀。
不过该有的感悟还是有,这不过是暗讽罢了。
就如此,两个时辰后。
大魏文宫。
一道道人影走进文宫之中,脸上皆然带着无法遮掩的笑容。
“喜报,喜报!四大书院,八十万份大魏文圣报售空!售空!”
“喜报,喜报!京都北街,十三所书院,十三万大魏文圣报售空!”
“喜报!喜报!”
一道道声音在大魏文宫内响起,一时之间,引来无数大儒和儒者的目光。
动辄几十万份文报卖空,他们如何不惊讶?
这才不过两个时辰啊,竟然卖了这么多?
而文宫当中,严磊坐在房中,听着这不断响起的喜报,脸上满是笑容啊。
房内的几位大儒也是满脸笑容。
“老师,两个时辰,一百五十万份大魏文圣报已全部售空,现在还有大量读书人和百姓都未购买,希望文宫加印,老师我等要不要继续加印?”
有儒生开口询问,这是严磊门下的学生,脸上也满是喜悦之色。
“不用了!”
“一百五十万份就足矣,我等又不是许清宵那般人,想着去赚取百姓银两。”
“这些就足够了。”
严磊缓缓开口,脸上可是有遮掩不了的笑容啊。
“是!”
后者点了点头,紧接着离开房内。
此时,书房当中,便剩下严磊,张宁,还有两位朱圣一脉的大儒了。
“恭喜严儒,贺喜严儒啊,蓬儒果然是没有选错人,让您来主笔,这一日就卖出一百五十万份。”
“如若不是严儒不愿与许清宵这小儿一般敛财,只怕今日卖两百万份也不足为过。”
张宁开口,朝着严磊拱手笑道。
严磊已经被废掉儒位,但他身份还摆在这里,他身后的人是蓬儒,大家多多少少还是会喊一声严儒。
再者这些人本身就是朱圣一脉,不管严磊有没有被废掉儒位,面子上还是得过去一下。
听到张宁恭维之言,严磊不由哈哈一笑。
“张儒客气了,主要还是张儒这文章写的好啊,昨日文章送来,严某是来来回回看了十遍有余,当真是精彩绝伦。”
“尤其是稚童狂妄这个故事,简直是阐明读书人之根本,如若没有张儒之文章,只怕今日这大魏文圣报,最多只能卖出五十万份。”
严磊吹捧着后者,而张宁也满是愉悦。
反正今日算是一个极好的开篇,一百五十万份,完完全全超越了大魏文报第一日的售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