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开国盛典?许清宵赴约,天下沸腾,双方底牌!(2/5)
可浩然王朝这次复苏的,不是朱圣真意,而是朱圣真灵。
换句话来说,就是圣人的灵体,只受文宫控制,是文宫最强的矛。
所以许清宵太过于情况和自负了,不过没事,他会为自己的狂妄无知付出代价。
“守仁,此事一定要三思啊,没必要这样。”
陈正儒还是继续提醒,虽然他也不相信文宫能让朱圣复苏,可有句话叫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当真请来了,对许清宵来说,是天大的打击。
一旦有任何损失,大魏王朝都承受不起。
“陈儒,此事本王已经三思,本王倒要看看,朱圣复苏后,是会针对本王,还是教训这帮不孝门徒。”
许清宵给予回答,语气很平静,眼神当中充满着自信。
可越是如此自信,刘烨心中越是开心,他就巴不得许清宵这样狂下去,等回头朱圣复苏,他要看看许清宵能不能狂起来。
“既然如此,那我等就恭候大驾了,许大人,莫要设宴之后又不来,不然的话,天下人又要说我们文宫打压您了。”
刘烨如此说道。
许清宵负手而立,望着对方语气平静。
“告知吕圣,两日后,本王必然亲临浩然王朝。”
许清宵淡淡开口,他不知道文宫是如何算计自己,可许清宵知道的是,建国之日,也就是文宫倒霉之时。
“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许大人这般身份,老夫也相信许大人定然会说到做到。”
刘烨说到这里的时候,将请帖递交给许清宵,随后转身离去。
待刘烨离开后,陈正儒叹了口气,而后直接拉着许清宵走入王府中。
“守仁啊,你自信是一件好事,老夫没什么说的,可这次文宫摆明了就是想要针对你。”
“你又何苦这般,为了怄气,文宫赴宴啊?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陈正儒有些想不明白了,人家敢邀请,肯定是有底牌有底气,不是说他许清宵不行。
而是敌在暗,我在明,明摆着吃亏的事情,还要上前,就是自讨苦吃。
听到这话,许清宵不由苦笑道。
“陈儒,文宫有底牌,我有何尝没有底牌?”
“您太谨慎了,陈儒你想想看,陈某做事什么时候鲁莽过?”
许清宵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能这样回答。
的确,此话一说,陈正儒不由露出惊讶之色,随后仔细想想,许清宵虽然做事有些激进,可每一次都有底牌,看似鲁莽,但都是粗中有细。
的的确确不需要自己操心。
可陈正儒还是忍不住开口道。
“守仁,不管你有什么底牌,这一次文宫动真格了,老夫随你一同去吧,”
陈正儒开口,他相信许清宵有底牌,但他还是有些担心,所以打算跟许清宵一起去。
“不了。”
“陈儒,眼下大魏百废待兴,各方事情,都需要你来主持,倘若你离开了,对大魏来说,得不偿失。”
“你放心,我自有分寸。”
许清宵拒绝了陈正儒的请求,现在大魏需要陈正儒,没必要跟自己去浩然王朝,得不偿失。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p,换源p, 安装最新版。
当然许清宵也明白,陈正儒这般,就是担心自己。
“可这。”
陈正儒还想要说什么,然而许清宵摇了摇头,望着陈正儒道。
“陈儒,信我。”
这话一说,陈正儒不由叹了口气,随后开口道。
“行吧,既然话都说到这个地步,老夫也相信你。”
“不过万事要小心。”
“对了,刚才老夫看到有个僧人在远处,是慧正神僧吗?”
陈正儒问道。
“恩,方才差点着了他的道。”
许清宵点了点头,如此说道。
慧正神僧来京的事情,瞒不住大魏权贵,尤其是眼前这位丞相。
而听到许清宵这般开口,陈正儒神色顿时一变。
“什么意思?”
陈正儒问道。
“慧正想要度化我,结果被外面的刘烨惊动,使得我突然醒来,也导致慧正度化失败。”
许清宵给予回答。
这话一说,陈正儒脸色顿时变得无比难看。
“该死。”
“他敢度化我大魏王侯?他疯了?天竺寺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连我大魏的王爷都敢度化?”
“老夫要启奏陛下,派兵前往西洲,镇压天竺寺。”
陈正儒深吸一口气,眼神当中充满着冷意。
许清宵贵为大魏王爷不说,而且还是大魏儒道新圣,重重身份加持之下,他还真没想到,天竺寺的慧正神僧,竟然敢强行度化?
这简直是不把大魏放在眼里啊。
“算了。”
“陈儒,他度化失败,也受了伤,而且这也不算是一件坏事。”
“第一次度化没成功,往后就更别想成功了。”
许清宵摇了摇头,眼下他不想要节外生枝,毕竟对方第一次度化失败,想要继续度化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相当于给自己加了度化免疫力。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许清宵想要八宝佛莲,在没有得到八宝佛莲之前,许清宵不想要跟佛门闹翻。
方才怒骂,不算直接撕破脸,毕竟对方有错在先。
“恩。”
“不过往后你要小心佛门了。”
“佛门弟子,数千年前就对中洲虎视眈眈,后来若不是出了朱圣,只怕佛门早就入侵我大魏了。”
“现在文宫脱离,在他们眼中,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们更希望入驻大魏,甚至老夫怀疑,他们会为了入驻大魏不择手段,连你也敢度化,就足以证明这帮人的决心有多强烈了。”
“此事老夫会告知陛下,守仁,若是真到了万不得已之时,大魏可以一战。”
陈正儒出声,他基本上是给了许清宵一个答复。
大魏随时可以一战,如果被逼急了的话。
“恩,我明白。”
许清宵点了点头。
而陈正儒继续开口。
“守仁,老夫过来找你,一来是为刚才的事情,二来还有一些喜事告诉你。”
“如今天工阁与聚贤馆建立成功,各地人才如笋一般冒出,其中有不少能人巧匠,还有一些不错的俊杰。”
“都被六部各自选走。”
“如今粮产增加极多,上次得到赐福,大魏土地肥沃,易种植粮食,我等在两天当中更是找到一些稻穗,比寻常稻穗多了接近三倍谷粒。”
“还是三季稻,一年可收三次,各地也发现了一些食物,只需要一点水就能养活,而且生长速度极快,一个月就能收成,就是没什么味,但能扛饿。”
“顾尚书算了一下,若不出意外的话,水车,良田,开荒,以及这些稻穗种子的情况下,大魏粮产可达到五倍之多。”
“如果加上新找到的粮食,可以解决大魏五成百姓的生存问题。”
“三年之后,大魏粮产可翻十倍,达到天下粮满的盛况啊。”
陈正儒有些激动。
他这次过来,不仅仅只是为了提醒许清宵,也是告诉许清宵这些好消息。
水车就不用多说了。
许清宵成圣之后,大魏无数良田得到赐福滋润,生长出大批粮食就不说,更主要的是,出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新稻穗,这些稻穗种植出来的米,饱满颗大,而且数量也极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