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0章 头绪纷杂难抉择(1/5)
杜如晦呈交的,刚刚收到的两封信函,分别是驻守颍川的王守仁、驻守南阳的高熲的奏报。
王守仁和高熲,都是极具战略眼光的大才。
他们的奏报,不仅汇报了豫州、南阳方面的情况,还分析了当前形势,并提出了各自的战略建议。
王守仁和高熲奏报的共同之处是,两人都认为,在目前形势下,不宜展开太多头绪,而应当抓住重中之重,调整战略布局,逐渐转移战略重心。
两人不约而同指出,下一步的战略重心,应该逐渐向南转移。
他们的理由是,关中平原虽然富庶,长安虽然曾是帝国的首都,但是,时事异也。
两人还做了详细分析: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岐山是周王朝肇基之地;关中平原,是秦王朝时期的天府之国。但随着大汉帝国的建立,华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已经逐渐由西向东转移。
光武中兴后,大汉帝国的中心,更是有逐渐南移的趋势。
豫州、扬州、荆州、徐州等地,水路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正逐渐取代冀州、雍州等地,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更为活跃繁荣之地。
……
两人奏报的不同之处在于,战略重心转移的具体方向。
王守仁认为,豫州是重中之重。
他的理由是,豫州北拱京师,南控吴楚;东连兖徐,西接荆襄。连通黄河、淮河、长江三条江河。土地肥沃,人口众多。
夺取豫州汝南,接下来便可进兵扬州的庐江郡或九江郡,将势力延伸到长江沿线。
除了战略方面的考虑,王守仁还列举了几条进攻汝南的有利因素: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