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 当众质问(1/5)
陈剑,贺竞强,孙昌平等人,坐在露天广场的路灯下,被一群市民簇拥着,心里头涌起一股怪怪的感觉。贺竞强是正宗“衙内党”这种情形真的是头一回经历。陈剑孙昌平倒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干起来的,经历过很多事。不过像现在这样,大晚上的跑到“贫民窟”里来和下岗职工聊天侃大山,却也不知道有多少时候未曾经历过了。
倒是那个年纪轻轻的刘二少,看上去轻车熟路,这种事情似乎干过不少回数。
市民们更是兴奋不已,这个事,他们以前还真不曾遇到过,一个个新鲜得紧,很快就为领导们倒来了清凉的茶水,还有瓜子花生,啤酒之类,也在桌面上摆了许多。
西北群众,民风还是比较淳朴的,热情好客。
见了这般“官民鱼水情”陈剑的秘书小龙脑袋瓜子便高速运转起来。市委书记,市长,省国资办主任,国务院国资办督察局副局长等领导干部,夜访“贫民区”和下岗职工亲切交谈,关心群众生活,这不是难得的新闻素材吗?
尤其是刘局长,刚刚抵达平原,还来不及休息,连夜赶往制革厂,看望生病的职工,关心他的子女,该是何等高尚的“革命情操”?何等深厚的“阶级感情”?何等感人的“坚定党性”?这样的感人事迹不抓紧宣传的话,还要宣传什么东西?
当下,小龙也不请示陈书记径直走到一旁,拨打电话去了,通知市电视台和《平原日报》的采编人员,马上赶到制革厂来,准备拍摄纪录陈书记刘局长等人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疾苦的特大新闻。说起来,小龙这也不算是僭越,而要称之为当机立断。粹必陈书记事后绝不会责怪的。
毕竟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们采访之后,要不要在电视台播放出来要不要在《平原日报》上发表,不还得经过市委同意吗?如果陈书记觉得不合适,尽可以卡住不报。但如果错过这个千载良机,可就要后悔莫及了。
“同志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啊,这位刘局长,是国务院下来的大领导专门到我们平原来检查国企改制工作的。大家欢迎!”
武主任当仁不让地做起了“会议主持人”一本正经地给街坊邻居们介绍领导的身份。
广场上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大家都很好奇地望着刘伟鸿。
我的乖乖,国务院下来的大领导啊!
只是这位,瞅着也未免太年轻了,怎么看都有点不大像。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